鄉愿,德之賊也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1.47W
鄉愿,德之賊也什麼意思
“鄉愿,德之賊也”的意思是“所謂‘鄉愿’,是敗壞道德的人。”

原文爲:子曰:“鄉愿,德之賊也。”

其出處爲《論語》陽貨篇。

註釋:

1、鄉愿:特指當時社會上那種不分是非,同於流俗,言行不一,僞善欺世,處處討好,也不得罪鄉里的,以“忠厚老實”爲人稱道的“老好人”。孔子尖銳地指出:這種“鄉愿”,言行不符,實際上是似德非德而亂乎德的人,乃德之“賊”。世人對之不可不辨。而後,孟子更清楚地說明這種人乃是“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的人。雖然表面上看,是個對鄉人全不得罪的“好好先生”,其實,他抹煞了是非,混淆了善惡,不主持正義,不抵制壞人壞事,全然成爲危害道德的人(見《孟子·盡心下》)。“願”,謹厚,老實。

2、賊:敗壞,侵害,危害。

思想感情:

孔子反對“鄉愿”,就是主張以仁、禮爲原則,只有仁、禮可以使人成爲真正的君子。

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省夏邑縣),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師”。

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爲儒家經典。

孔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在世時就被尊奉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更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爲“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着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爲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