惻隱之心仁之端也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1.7W

有一顆同情之心,是仁愛和正義之人的最高境界。“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的意思是有一顆同情之心,是仁愛和正義之人的最高境界。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的第六章。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是什麼意思

“惻隱之心”是孟子四心說的內容,孟子認爲人性本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包括四個方面,包括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四端,是儒家稱應有的四種德行,是孟子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他對先秦儒學理論的一個重要貢獻。孟子的性善論、仁義論、仁政論等都與“四端”說有關,是圍繞“四端”說展開的。可以說,“四端”說的提出,才真正標誌着孟子思想的成熟。

後人根據“四端”引申出成語:惻隱之心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 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爲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姓孟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鄒城東南)人,中國古代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他宣揚“仁政”,是最早提出“民貴君輕”思想,被韓愈列爲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他繼承了孔子的仁政學說,是位非常有抱負的政治家,在諸國戰亂中,構建了自己的學說。與孔子一樣,孟子也力圖將儒家的政治理論和治國理念轉化爲具體的國家治理主張,並推行於天下。

在這種背景下,孟子開始周遊列國,遊說於各國君主之間,推行他的政治主張。孟子一生的經歷很像孔子,過着長期的私人講學的生活,中年以後懷着政治抱負,帶着學生周遊列國,他所到之處都受到了當權者的款待,但他的政治主張卻不被接受。孟子晚年在家鄉與萬章等人整理《經》《書經》,闡發孔丘的思想學說,寫成《孟子》一書,書中記載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學、倫理等思想觀點和政治活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