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讀後感

來源:趣味百科館 2.96W

《愛的教育》如其名,是一本教育意義非常強的書籍,我讀完這本書後,心中不由得也產生了許多善意的念想。《愛的教育》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安利柯與家人及同學的生活。

愛的教育讀後感

安利柯的爸爸和媽媽都很有愛心,而他的妹妹也很善良。安利柯的同學非常多,有寬宏大量的卡羅納、活潑開朗的柯萊蒂、軟弱的納利、聰明的德羅西,還有殘疾的克洛西。

雖然生活紛繁多變,每天的壞事情讓他們心煩,不過,他們總是堅強面對。每一件好事又使他們喜出望外,讓他們更熱愛生活。

書中有正義與邪惡的較量,也有喜怒哀樂的情緒,也有成敗交替的故事。每當一件事從我們身邊經過,我們都會感覺到時間過得很快,當一切都迎面而來的時候,我們會再次感到快樂。事實上,用愛心播撒希望的種子是我們每一個孩子的願望,但願我也能成爲安利柯,感受這大家庭的愛。

看着這本書,我最大的感慨是:其實每個人都有愛心,只是沒有更多的表現而已,只要每個人都獻出一點愛,整個世界就會擁有更多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愛的教育》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的教育》讀後感1

《愛的教育》是一本博愛的小說,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充滿了愛,細細品讀之後,我感到愛無處不在。在我們的生活中、玩耍中、學習中處處有愛,只要我們用心體會。

在“受傷的工人”中,我看見了父子情。從“他被嚇得面無血色”寫出了小泥瓦匠對父親的擔憂。從“你還笑,一個大鬍子一巴掌把弗蘭蒂的帽子打掉了”寫出了大家對泥瓦匠的關心。

在“病中的老師”中,我體會到了師生情。從“牆上掛的照片”寫出了老師愛學生,儘管學生那麼調皮,在老師眼裏都是好孩子。

在“爭吵”中,我看見了朋友之誼。從柯萊蒂微笑着撥開尺子,溫和的對我說:“不,恩里科,讓我們像以前一樣做好朋友吧!”從這句話我感到了柯萊蒂對恩里科的友誼。

在“我的姐姐”裏,我感悟到了姐弟之情。從姐姐照顧生病的我,爲我去掙麪包、掙學費,看出姐姐對我無微不至的照顧。

《愛的教育》一聽就是一本好書,一看就知道里面都是充滿愛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享受愛吧。

《愛的教育》讀後感2

今天有幸與孩子一起讀書,我們選擇閱讀《愛的教育》中的一篇文章《我去世的女老師》。

這篇文章敘述的是作者亞米挈斯的老師不幸去死,他去參加老師葬禮的事。這位女老師是一位善良,熱愛孩子;生了病也繼續上班,給孩子上課,疾病把她的生命奪走時,她還不忘把自己數量不多的書籍留給了她的學生……一個墨水瓶給了一個孩子,一個作業本給了另一個,她擁有的一切都送了人。她教過的和沒教過的孩子都爲她的去世而落淚。

我的感受是一位平凡的老師,在她生病去世時,有這麼多人爲她送葬,學生家長去爲她送行,這麼多人爲她流淚——哭氣!她雖然去世,但是她的一切都在大家心中;大家都會記住這爲老師是幸福的,孩子們給她送花,在教堂裏唱祈禱文;在孩子幼小的心中永遠會記着這位女老師!

文章讀完了感觸多,我很羨慕這位女老師,她有這麼多悼念她的人。她永遠是孩子們心中的好老師!

閱讀文章《我的母親》《小抄寫員》《我去世的女老師》《背影》《母愛》

《愛的教育》讀後感3

暑假裏我讀了一本書《愛的教育》其中掃煙囪孩子,讓我印像深刻。

這個故事講了一個掃煙囪孩子把勞動所得到十三個銅子兒丟了,在學校外街道上非常傷心地哭泣,這時,一羣三年級小女孩過來,一個個把錢給了小男孩。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大家都要助人爲樂,如果每個人都有一顆純潔無瑕心,這個世界就會更美好。

《愛的教育》讀後感4

最近,愛書如命的我又品嚐了一本好書,它就是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讀了這本書以後,讓我真正認識到了什麼是愛。

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馬里奧。爲什麼呢,他是一個寧願不要最近的生命,也要幫助別人的人。這樣無私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爲他的勇敢而感動,爲他的精神而感嘆!反思自我,在生活中,許多時候我還是自私的,很少會主動幫助別人,我應該向馬里奧學習,學習他的高貴品質。

《愛的教育》中,“我的母親”這一篇也在我心裏激起千層波浪。母親對孩子的愛無怨無悔,可孩子卻對母親無情無義。好想衝進書中,告訴孩子母親多麼偉大,可此時我是旁觀者,只能袖手旁觀。此時,讓我想起了自己的父親,我的父親也有偉大的父愛,他一人撫養我們兄弟姐妹三個,任勞任怨,從不說苦。我想,我不能做書中的孩子,我要好好學習,報答現在含辛茹苦的父親。父愛,也很偉大!

總之,這本書引發了我許許多多的思考,人性的根本是善良是愛,只有用心愛別人,用善良對待他人,我們的生命纔會很美好。《愛的教育》這本書的的確確給了我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讀後感5

愛就像一葉小舟,載着我駛向夢想的彼岸……

每當我重讀一遍《愛的教育》,我對愛都會有更深的理解。

《愛的教育》全書一百篇,其中最讓我浮想連翩的是《小抄寫員》。

從前,有一個貧窮的家庭,父親的工資很少,還要扶養多個孩子,小敘利奧非常懂事,想幫爸爸抄寫,可被爸爸拒絕了。於是,他只好在晚上偷偷地幫爸爸抄寫,有了他的幫忙,隨之時間的消逝,家裏的情況好了許多。可小敘利奧卻因嚴重缺乏睡眠而導致上課無法認真聽講,回家也無精打采的,因此,爸爸經常責罵他。直到有一天,爸爸發現了一件事,原來小敘利奧偷偷地幫他抄了許多文件,此時的爸爸愧疚萬分,後悔自己錯怪孩子。

俗話說:“窮人地孩子早當家”。小敘利奧就是這樣從小就揹負起增加家庭收入地重擔,這是多麼難能可貴地事,況且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還忍受着父親地責罵,仍堅持每晚幫着抄寫文件,就只爲看見父親舒展地笑容。他地所作所爲,他地家庭責任感,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在我七歲時,我看見一則新聞:一個四歲地小孩爲了照顧受傷地爸爸,所有地家務勞動,都由他一個人承擔,當時,看到那個場景後,我地眼淚不禁奪眶而出,難道他地家庭責任感是天生地嗎?我們爲什麼沒有?

愛,就像蜂蜜,蜜蜂不能缺少它,正如我們每個人不能缺少愛一樣。

愛,有時就是責任,每年個家庭不能缺少它,正如小敘利奧一樣,他從國小會了擔當,學會了分擔,學會了付出。請問:你我有嗎?

《愛的教育》讀後感6

愛,是一個神聖又熟悉的字眼,它讓我感悟到了很多,而《愛的教育》這本書,更是讓我感悟到了愛的境界。

這本書的作者是來自意大利的亞米契斯,書的主人公是一個上國小四年級的男孩安利柯。全書以安利柯的名義,通過日記的形式,寫出了那些令人熱淚盈眶的友愛,師生情,父愛,母愛……《愛的教育》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回響着愛的旋律。

其中,最令我浮想聯翩的是“掃煙囪的小男孩” 這個故事。它主要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在學校對面,一個小男孩的啜泣聲引來了一羣女孩,她們發現小男孩傷心的原因是丟了自己剛掃煙囪賺來的錢。於是她們紛紛把身上的銅幣給了小男孩,最小的女孩沒錢,就把手中的花送給了小男孩。小男孩看着手中滿滿一袋的銅幣和大把的鮮花,破涕爲笑,臉上掛着笑容向家的方向奔去。

這些女孩金子般的愛心,不但是最令我難以忘懷的,也是這個世界上最寶貴,最毫不吝嗇的。就比如那年的四川大地震,當所有人知道這個噩耗的那一刻起,援助之手就源源不斷的伸向災區。大人們捐款捐物,小孩們把買零食的錢省下來捐給災區,就連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國家也派去了救援隊,醫療隊。所有人都希望他們早日住上樓房,早日重返學校學習,早日擺脫地震帶來的痛苦!這就是愛,毫不吝嗇的愛。

這種毫不吝嗇愛讓我爲自己曾經犯下的錯誤感到內疚和慚愧——那是一個飄着雪花的的冬日,街道上有些乞丐冒着風雪討錢,而我則是頂着絨毛大雪大步大步的走向圖書館。當我準備把腿邁進圖書館裏面時,一個衣衫襤褸的可憐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的目光裏流露出乞求和飢餓難忍,但好像有一種聲音在告訴我她不值得我幫助,最後,我還是無視了她的乞求。現在回想起來,我深深的自責自己,如果當時我幫住了她,就算只有一枚硬幣,她也一定會因此而感到溫暖。

愛是實在的,是溫暖的,是博大的,是毫不吝嗇的。朋友們,請獻出你們的愛心,幫助所有需要幫助的人,讓這個世界成爲一個美好的天堂!

《愛的教育》讀後感7

亞米契斯以一個13歲男孩安利柯的口吻,對這個世界訴說着愛與感動,滌盪着人們因利益而冷漠無情的心靈。10個月的校園生活,讓安利柯學到的不僅是知識,還有爲人處世的道理,也學會了怎麼去愛自己身邊的每一個人。安利柯的同學來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家境。所以,“愛”不僅僅是彼此照顧,還包含了平等、尊敬、與寬容。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名黑人出租車司機載着兩名白人母子,小孩問媽媽:“爲什麼叔叔和我們的膚色不一樣?“媽媽說:“那是因爲上帝爲了使這個世界變得絢麗,所以造就了不同膚色的人。”黑人司機倍受感動,因爲小孩的媽媽並沒有告訴小孩皮膚黑的人地位低下之類的話。在安利柯的世界,不論是母親靠賣野菜爲生的克洛西,還是父親是軍人的可萊諦,不論是土生土長的本地孩子,還是遠道而來的插班生,大家在一起就沒有地位高下之分,情同手足。在我們的生活中也一樣,每個人即使種族地位不同,但都是同一個祖國母親的兒女,應當平等相待。

就算是貧民窟裏的難民也值得人們尊重他們的人格,他們也有自尊,殘疾人也同樣如此。我們不能因爲自身條件的優越而歧視他們,甚至嘲笑他們,這些都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我們應當像安利柯和他父親一樣,善待難民和殘疾人,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撫平他們內心的傷痛,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關愛,而不是遭人冷漠的世態炎涼。勞動人民更值得世人的尊敬,雖然他們滿身土灰、大汗淋淋,但是沒有他們的付出,何來今天的繁華?他們身上的每一把灰都是高樓大廈的磚瓦,每一滴汗都是爲祖國的繁榮而艱辛的榮耀,所以我們不應看不起勞動人民,而應該對勞動人民心存感恩和敬意。

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難免會受到別人無意的傷害,就像克洛西並非有意把墨水瓶砸在了老師身上。安利柯的校園生活讓我們懂得了寬容,懂得原諒別人的無意傷害。爭吵是一顆釘子,深深紮在心上,儘管釘子已不在,心中還是會留下傷痕。而寬容則是一根線,把兩顆因憤怒而疏遠的心又牽在一起。

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像這本書中的人物一樣,用慈愛的心面對世界,面對身邊的每一個人,多點關愛,少點算計,多點和諧,少點爭吵,那麼這個世界會更加美好。

《愛的教育》讀後感8

在寒假裏,我懷着崇敬的心情,一口氣讀完了意大利作家埃。德。阿米琪斯的日記體小說《愛的教育》。我深深地被小說中的一個個平凡人物又不平凡的思想品質所感動。這本小說雖然沒有任何豪言壯語,卻通過對生活的樸素描述讓人感受到最根本的東西,愛。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不幸事件》這個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個三年級學生羅伯弟在上學的路上看見一個一年級學生離開送他的媽媽往學校跑,因爲跑的太快,所以跌倒在馬路中間。這時,有一輛馬車正向他駛去,眼看就要撞上去了,羅伯弟奮不顧身的跑過去救了這個孩子。可是自己躲閃不及被車輪軋斷了一隻腳。讀到這裏,我不禁爲羅伯弟的勇敢行爲和高尚品質感到了不起。我們要向羅伯弟學習,雖然不用讓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但是我們可以儘自己的全力幫助他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愛的教育》這本書真是讓我受益匪淺,愛是無窮的,它有着偉大的力量,是教育中所不可缺少的。

《愛的教育》讀後感9

今天,我再一次把《愛的教育》這本書從書櫃裏拿了出來,因爲有好幾點,我要給大家說。第一點,因爲我愛看這本書。第二點,因爲我感覺到了大家都很愛聽這本書。第三點,因爲我的家人,比如我的爸爸媽媽,他們都愛看這本書,但他們最喜歡的還是讓我把從書上讀到的東西講給他們聽,這樣他們就不用在辛苦工作了一天後,回家再疲勞不煩地讀書,用這種方式來聽,時間長了,就成了他們的一種休閒方式。好了,咱們最主要的還是聽這本書的內容,下面就開始吧。

我要講的是《卡隆的母親》這篇感人的故事,故事講述了一位剛上四年級的少年,這麼小就失去了一位好母親。這位母親很和藹,對兒子很溫柔。她對兒子的學習是多麼抓緊,而她對自己的身體是多麼不重視。如果不是沒有錢,他母親就會活下來了。對一個年紀輕輕的人來說,失去了一位好母親,是一件多麼可憐的一件事呀!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生命 ,也要多幫助父母,最主要的還是聽話兩字,有了它,就能讓父母省心了。

《愛的教育》讀後感10

《愛的教育》是我最近讀的一本感人的名著,它從一個四年級國小生的日記展開記敘,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安裏柯的小男生。他關心同學,別人遇到困難時,他從不袖手旁觀,總是挺身而出非常熱心地去幫助那些同學和朋友。有強壯有力的蓋隆,堅強的克洛西等許多夥伴。有一次,他和一些朋友一起去看生病的小石匠,路途中一拍腦袋,奔向了商店,買了三個帶葉子的大橘子,又去樹旁邊撿了幾塊大石頭,才走向小石匠家。雖然禮物極少,但代表了他那顆真誠細膩的心啊!

安利柯在平時也特別尊重老師,與老師之間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也深得老師的喜愛!讀四年級的時候,曾經教過他的一位女老師去世了,他和夥伴們悲痛萬分,留了好幾天的淚水。

對父母更是體貼,並且他能知道父母內心的感受:一個朋友去他家做客,一不小心把身上的污物抖到了沙發上。安利柯想把土撲掉,但父親用嚴厲的眼光制止了他。等朋友走後纔打去土灰。後來他也理解了父親只是不想讓朋友尷尬。從這一件小事中,可以看出爸爸在教育他任何時候都要尊重別人,不能傷害別人的自尊心。

讀完這本書,感觸很多:安利柯和同學之間那種無私奉獻、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尊重師長,關心和體貼父母也讓我的內心充滿感動!在以後學習和生活中我以後也會學習他們,做一個懂得尊重別人、充滿愛心的人!

愛的教育讀後感

抓住書的靈魂“愛”。

《愛的教育》通過多個小故事,講述什麼是愛,怎樣算被愛。讀後感以此爲中心展開來寫。

1、選擇自己感受到“愛”最深的地方去寫,要寫的深刻,不能像蜻蜓點水般面面俱到。

2、要理論聯繫實際,書中關於“愛”的描述,與自身經歷感受相結合,來深入剖析自己的體會。3、處理好“讀”的部分和“感”的關係,要做到“敘述、議論、抒情”三點緊密接合。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6篇

《愛的教育》書中講了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審視這世間的真與假,醜與美。這次我給大家整理了《愛的教育》讀後感,供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更多讀後感相關推薦↓↓↓

《朝花夕拾》讀後感

寫《空杯心態》讀後感作文

《讀一本好書》讀後感作文

朝花夕拾讀後感800字

海底兩萬裏的讀後感

《愛的教育》讀後感一

讀了《愛的教育》之後讓我明白,這人世間最珍貴的,最需要的就是“愛”。“愛”會影響到人一生的成長,如何表達自己的“愛”更是一門藝術。

《愛的教育》中讓我感悟最深的是文章中主人公的父親了。他爲了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他採取的措施不是沒完沒了的嘮叨,也不是粗暴的警告,而是溫柔如春風吹拂楊柳般的勸導。這位父親爲了說服自己的孩子要用功讀書,給他的孩子舉了很多已經投入工作的人也不忘讀書的例子,讓他的孩子更進一步地瞭解讀書的重要性。這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的孩子爲了讀書而刻苦努力着,而你也要做這千千萬萬裏孩子中的一員。

這位溫和的父親用他堅韌而親切的筆觸敲開了孩子的心扉,因爲他非常清楚地知道最能打動這個年幼男孩的心靈的是什麼。他從不仗着自己是個父親而在兒子面前裝做高高在上的一個大人物,而是學會和兒子溝通,猶如知心朋友一般地親切。他教育兒子要想成爲一個男子漢最重要的就是“勇敢”,勇敢地去面對成長中的種.種困難和種.種挫折。如果有對不起哪個朋友的事,要勇敢地去道歉承認錯誤並請求原諒。這難道不是一位成功的父親嗎?

文章中母親那“愛”的教育也讓我感受頗深。一次,她的兒子閒在家裏,所以她就領着兒子到畸形兒學校去,卻讓她的兒子留在校門口,不讓他進去。出來後對這兒子說:“我之所以不讓你進去,像你這樣體質健康的小孩進去給那些不幸的殘疾兒看見,他們是多麼傷心,有可能他們還會自暴自棄。是的,對於那些殘疾兒來說他們的心裏都有一塊陰影,現在好心人的幫助早已把陰影拋在腦後了。如果在讓他們看見那些比他們自己健康而又更快樂的孩子,就等於重新再揭他們的傷疤。所以這位母親教育兒子要爲別人着想,要有着一顆善良的心。無論誰遇到了困難都要伸出一雙溫暖的手去幫助他們。

雖然《愛的教育》只是一個孩子的成長日記,但是卻給了我無比深刻的感受。我也要向書中具有良好品質的人物們學習。學會關心別人,用一顆熾熱的愛心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幫助迷失了方向的小孩找到回家的路。讓無依無靠的老人感到溫暖,讓在異國他鄉的人不再孤單,讓這世界到處都充滿歡聲和笑語。所以我自己要做好榜樣帶動身邊的所有人。對於父母的嘮叨,我應該好好的理會對於老師對我的要求,我應該去實踐對於同學對我的意見,我應該去採納。因爲我知道這都是對我的”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讀後感二

《愛的教育》一書講述了安利柯在老師、父母、同學的引導和幫助下變成了聰明善良、富有同情心的陽光男孩。讓我們體會到愛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

世界上的愛如空氣,遍佈着每個角落,無論在哪裏都能感受到愛的情意。比如說安利柯的老師不對學生髮脾氣是因爲他太愛安利柯他們,想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像在家裏一樣的溫馨與和諧。

親子之愛、師生之情、 朋友之誼,這一切的情與愛,讓我感覺到充滿情與愛的世界是幸福、友好的。在別人愛你的同時,可別忘記關愛別人喲!讓我們珍惜這難得的機會,在這愛意盈盈的環境裏再多製造些愛的芬芳!

《愛的教育》讀後感三

愛的教育》時一位意大利着名作家亞米契斯所寫的。它用日記體形式講述了發生在四年級學生與老師、家長之間所發生的一百多個感人故事。他(她)們都擁有高尚的品質,他們熱愛祖國,尊老愛幼樂於助人。主人公安利柯是一位積極向上,善於幫助別人,富有同情心的好孩子。雖然裏面的每篇故事不長,但都包含着一個意義深刻的道理,讓我們彷彿都融入到裏面了似的。

讀了這本名着後,我感受到最深刻的就是愛。原來,愛還分許多種,有對偉大祖國的熱愛、朋友之間的友愛、同學之間的關愛、親切而善良的母愛、寬宏大量的父愛、對病者、弱者的憐愛……

所以,我們都要以他們爲榜樣,去報效祖國。報效祖國就要先從感恩我們身邊的人開始,感恩賦予我們豐富知識的師長,感恩將我們養大成人的父母,感恩曾經幫助過我們的同學,將來也像他們一樣爲社會、爲祖國添磚加瓦,成爲祖國的棟樑之才!

啊!讀了《愛的教育》後,它彷彿讓我品嚐了一桌豐盛美味的精神大餐,相信只要我們每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愛的教育》讀後感四

愛,像空氣,每天在我們身邊愛,是開啓心靈的金鑰匙愛,是一本教育我終生的書!看了這本風行全世界的書,那如春風般的故事,我的心被震撼了,仿拂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禮。

這是其中的一個故事:安利柯的朋友一不小心把一位老人打傷了,那位朋友在老師和同學的支持和鼓勵下去向老人道歉,並把自己最心愛的郵票冊送給了他,過了幾天老人的病好了後,他不僅親自去學校看砸傷自己的人,還把郵冊還給了他。

這就是愛,是愛使他勇敢承認錯誤,是愛使老師同學給予他鼓勵,是愛使老人原諒了他。沒有愛就沒有這一切。這一霎那,我忽然覺得愛深不可測,高尚無比,似乎“愛”這個字的每一筆劃都是一個愛的哲理,她們也像一個拉環把每一個人的距離拉近,讓他們相互愛護愛讓世界更精彩。

《愛的教育》讀後感五

這幾天,我看完了《愛的教育》這本書。這本書裏的故事很感人,篇篇催人淚下。最讓我感動的是《告別》。這是作者在國小升級後和同學、老師告別時憂傷的感受。作者在校園裏有過挫折,有過歡樂,也有過苦惱作者回想起和同學老師相處的一年,非常傷感他真誠地祝福她的同學和老師。

還有《雪球事件》和《訪問傷員》,我也很喜歡。說的是作者的朋友卡羅菲和別人打雪仗時,一個雪球砸傷了一位老人的眼睛,老人趴在地上非常痛苦地呻吟、叫喊。卡羅菲有害怕,不敢承認。但最後在卡隆的勸說下,卡羅菲還是撲到老人的懷裏,用斷斷續續的話語給老人賠禮道歉,還把最珍貴的郵冊送給了老人。讀了這兩篇文章後,我已經喜歡上卡羅菲那誠實勇敢、心地善良、大方的好性格。我更欣賞卡隆不僅自己光明磊落,而且幫助同學勇敢承認錯誤,做同學的堅強後盾。還有這位受傷的老人,雖然自己眼睛受到傷害,但在卡羅菲承認了錯誤後,非但沒有責備他,而且還安慰他。

《愛的教育》讀後感六

在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都受到過不少教育吧?比如父母嘮嘮叨叨的叮嚀,老師語重心長的話語,同學們真誠的安慰,都讓我們深受教育。今天,我在亞米契斯的這本書中感受到了”愛的教育“, 初讀這本書,還是從課本上了解到的,在三、四年級的教課書上選登了兩篇。一篇是《爭吵》,描述的是安利柯和克萊地兩個四年級學生,因爲克萊地不小將安利柯的墨水瓶碰倒了,墨水將本子染髒了,於是引發了爭吵。最終,克萊地請求和解,他們就又快快樂樂地做朋友了。還一篇是《卡羅納》,寫的是卡羅納因爲母親的去世,內心十分悲痛,結果受到老師、同學以及我的母親的關愛的故事。我讀了這兩篇課文,覺得作者是抓住了一個微不足道的渺小的事情,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第一篇表達了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寬容,第二篇讚頌了人間的真情。

這些故事非常吸引我,於是讓爸爸買下了這本書,真正地去感受這本書的魅力。在書裏,我認識了品格高尚的卡隆,他身材高大,雖然他的家境並不怎麼好,但是他樂於助人,保護弱小並且不接受別人的報酬。最讓我感動的是,他還在母親節前,花了三天三夜的功夫,寫了一篇長達八頁紙的歌頌母親的文章,送給母親做禮物。而且他還非常俠義,有一次上課,別人戲弄了帶有殘疾的克洛西,克洛西忍無可忍,將墨水瓶扔了過去,沒想到正中剛進門探視的校長的懷裏,校長再三審問是誰幹的,卡隆都正直地回答:”是我!“

這本《愛的教育》全篇都是以一種溫柔且清新的筆調,描寫國小四年級的生活。這裏的父親也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但不會粗暴地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對比,不會沒完沒了的督促着孩子,而是溫柔如楊柳般的勸導……在這裏,我還認識了虛榮心特強的華梯尼,他家境富裕,喜歡穿着富麗堂皇的衣服,在別人的面前賣弄闊綽我還認識了可愛的”小石匠“,他總能將兔臉裝得活靈活現,待人非常真誠,內心潔白無暇還有爲了別人不惜豁出自己的性命的洛佩蒂門門功課第一的優秀生代洛西家裏是”圖書館“的斯帶地……

《愛的教育》是值得珍藏的一本好書,通過一件件平凡、細微的生活瑣事展示出人性的善良與純潔,反映一種.種多樣的”愛“。我讀了這本書,受到了”愛的教育“,更加學會了怎麼去愛。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相關文章: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6篇

★關於《愛的教育》讀書心得6篇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7篇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500字6篇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600字6篇

★關於《愛的教育》讀後感400字6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6篇優秀作文

★關於《愛的教育》讀書心得7篇

★關於《愛的教育》讀書心得600字6篇

★愛的教育讀後感精選6篇600字

var _hmt = _hmt || [](function() { var hm = teElement("script") = "?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var s = lementsByTagName("script")[0] rtBefore(hm, s)})()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