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威而不懷德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4.45K
畏威而不懷德什麼意思

畏威而不懷德”的意思:

對這些夷狄族羣只能以霸道武威鎮壓使之服而不能以王道仁德去懷柔感化。畏威懷德:畏懼聲威,感念德惠。

畏威而不懷德”的出處:

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夷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 。”(翻譯:古代中國的周邊一些少數民族政權落後野蠻,只相信暴力、威壓,不懂得感念恩德和恩惠。)

畏威而不懷德”的理解:

《資治通鑑》是專爲治國者提供參考和借鑑而編寫的史書。其書中總結的許多經驗教訓,均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爲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爲鑑誡來加強統治。

唐太宗的這句話,也對後世的統治者提供了有借鑑意義的範例。並由此形成了一個成語"畏威懷德

畏威懷德”的歷史故事:

1、摘句

《國語 晉語八》:民畏其威,而懷其德,莫能勿從。”

譯文:那麼百姓就會懷念君王的恩德。權威與懷恩各得其所的話,那國家就安定了,您治國而國家安定,儘管有想搞叛亂的人,又有誰來附和他呢?”

2、《國語 晉語八》——譯文(全文)

晉平公六年,箕遺、黃淵、嘉父發動叛亂,沒有成功就被殺了。

平公於是驅逐了他們的同黨,對陽畢說:自從穆侯以來到現在,叛亂沒有停止過,民心不足,禍亂不斷。背棄百姓將召致外患,恐怕要落在我身上,怎麼辦?”

陽畢回答說:禍亂的本根還樹立在那裏,枝葉越長,本根也就更加茂盛,因此禍亂難以止息。現在如果用大斧,砍去它的枝葉,斷絕它的本根,可以稍微平息一下。”

平公說:請你設法謀劃這件事。”

陽畢回答說:謀劃的關鍵在於有明確的教令,明確的教令在於是否有權威,權威掌握在國君手中。國君要選擇那些世代對晉國有功的賢人的後代扶持起來,還要挑出那些肆意妄爲損君亂國者的後代予以驅逐,這樣就能申展國君的權威,使政權長存。

百姓害怕國君的權威,懷念他的思德,就沒有不服從的了。如果都服從的話,那民心就可以培養教導了。培養教導民心而知道他們的慾望好惡,那誰還會苟且偷生呢?如果不苟且偷生,那民心就不會思亂了。

而且欒氏欺罔晉國已經很久了,欒書顛覆了晉國的大宗,殺害了厲公增加了他自家的權勢。如果消滅了欒氏,那百姓就害怕國君的權威了。

現在如果重新起用瑕嘉、原軫、韓萬、畢萬的後代,賞賜扶持他們,那麼百姓就會懷念君王的恩德。權威與懷恩各得其所的話,那國家就安定了,您治國而國家安定,儘管有想搞叛亂的人,又有誰來附和他呢?”(畏威懷德” 就出自這一句話。)

平公說:欒書曾擁立我的先君,欒盈本身也並沒有犯罪,怎麼能夠滅絕欒氏呢?”

陽畢回答說:治國的人,不能只圖眼前的權宜之計,謀劃國家大事,不可以因爲有私恩便隱蔽罪過。只圖眼前的權宜之計,百姓便得不到訓導;因爲有私恩便隱蔽罪過,政事便不能推行。

政事不能推行,那用什麼來訓導人民?人民不可訓導,也就等於沒有君主一樣。

只圖眼前權宜之計與由於私恩而隱蔽罪過,反而害國,而且還要勞苦君主。您好好考慮考慮吧。

如果喜愛欒盈,那就公開驅逐他的同黨,用治國的大道理說明他的罪過,然後把他打發走,嚴厲地規誡他,防備他圖謀不軌。

如果欒盈肆意妄爲要報復您的話,那罪行就沒有比它再大了,即使滅絕了他的宗族還嫌不夠。

如果他不敢謀反而逃到遠方,那就給他所逃往的國家多送些禮物,請他們給予照顧,以此來報答他的恩德,這樣做不是也可以嗎?”

平公同意了陽畢的建議,驅逐了欒氏所有的黨羽,並派祁午、陽畢到曲沃去驅逐欒盈,欒盈出奔到了楚國。

平公於是對國人下令說:自從晉文公以來,凡是對先君有功而他的子孫沒有做官的,將授予爵位官職,能訪得有功者子孫的給以獎賞。”

過了三年,欒盈在大白天進入晉國,到首都絳城作亂。範宣子把平公送到襄公的祀廟去避難,欒盈沒有成功,逃到曲沃,於是晉軍殺死了欒盈,滅掉了欒氏的族黨。

因此直到平公死,晉國沒有發生過內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