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壓竹枝低復舉,風吹山角晦還明意思是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2.98W
海壓竹枝低復舉,風吹山角晦還明意思是什麼

海壓竹枝低復舉,風吹山角晦還明”的意思是水域吹來的風壓得竹枝伏了又起,吹得烏雲翻涌的山脊明明滅滅。

該句出自宋代陳與義的《觀雨》。儘管雲雨的猛烈遮蔽萬物,雨中的萬物並沒有全然屈服,時局也並非黑暗一片。烏雲密雨中也有不屈不撓的抵抗,搖搖欲墜的危局中也有一絲生機(這裏主要是指當時的長沙守帥向子湮的積極抗金舉動)。竹枝頑強地挺立着,高高的山角上、大風吹掀處露出了光明。這裏詩人對雨勢變化觀察的細緻入微,表明他對現實的高度關注。

原文:

山客龍鍾不解耕,開軒危坐看陰晴。

前江後嶺通雲氣,萬壑千林送雨聲。

海壓竹枝低復舉,風吹山角晦還明。

不嫌屋漏無乾處,正要羣龍洗甲兵。

註釋:

山客:隱士。

龍鍾:身體衰老,行動不靈便者。

不解耕:這裏指不熟悉農事。

開軒:開窗。

危坐:古人以兩膝着地,聳起上身爲危坐”,即正身而跪,表示嚴肅恭敬。後泛指正身而坐。

雲氣:雲霧,霧氣。

萬壑(hè)千林:形容衆多的山谷和林子。壑,坑谷,深溝。

海:這裏指暴雨。

山角:山的轉角向外突出處。

晦(huì):昏暗不明。

乾(gān):幹”字的異體字,乾燥。

甲兵:盔甲和兵器。

譯文:

老態龍鍾的隱士不熟悉農事耕作,大開窗戶正身坐於屋中,看窗外陰晴變化。屋前的江流與屋後的山嶺雲氣無阻,連綿起伏的山脈與層層翠染的幽林送來隆隆雨聲。水域吹來的風壓得竹枝伏了又起,吹得烏雲翻涌的山脊明明滅滅。我不嫌棄居所破敗漏雨,正好藉此風雨洗刷軍隊的兵甲刀槍。

賞析

詩首聯點明瞭詩人此時的身份、心境以及神態行爲;頷聯寫景,景象壯闊,氣勢雄渾;頸聯既是眼前實景,也是詩人對局勢的企望;尾聯用典,寫觀雨感受,表現對抗金勝利的渴望。該詩雖然寫的是雨景。寫夏天的陣雨有層次,有變化,把雨中、雨後的物態山色寫得宛然如見。筆法靈活,舒捲自如。寫夏天的雲雨變化及雨中景物可作參考。但卻包含着詩人對時局的極大關注。

全詩還運用了擬人、對仗等辭格,使得氣韻雄沉;但關鍵還是雙關的應用,把眼前的自然現象、把詩人對自然現象的觀感與對現實的焦灼而深刻的思慮天衣無縫般地有機融爲一爐,拓寬了詩歌的意境,深化了詩歌的內涵,氣足神完,極具審美意義,是陳與義現存詩中的精品。

創作背景:

《觀雨》作於1130年夏。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月,金兵在東南戰線攻破臨安(今杭州)、越州,繼而從海上追擊宋朝皇帝,高宗從明州逃至溫州。在兩湖(湖南湖北)一線,金兵於1130年春天進逼湖南長沙。當年二月長沙守帥向子湮積極組織軍民頑強抵抗,形勢略有好轉。詩人在卞京(今河南開封)失陷後,流寓湖南邵陽,此時正住在貞牟山上。一場夏雨翩然而降,詩人的思緒也隨着雨絲在紛飛。該詩雖然寫的是雨景,但卻包含着詩人對時局的極大關注,不是爲寫景而寫景了。

作者介紹:

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漢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陳希亮遷居洛陽,故爲宋代河南洛陽人(現在屬河南)。他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於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同時也工於填詞。其詞存於今者雖僅十餘首,卻別具風格,尤近於蘇東坡,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