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

來源:趣味百科館 2.04W
七夕節的由來和風俗簡介

七夕節的由來:

七夕節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中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這便是我國古代文獻中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唐朝王建有詩云: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在福建,七夕節時,姑娘們還要讓織女欣賞、品嚐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在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

女人們有乞盼兒子、乞盼長壽、乞盼美麗和乞盼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聊天,一邊玩乞巧遊戲。乞巧遊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占卜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者稱輸巧”,輸巧”者要將自己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七夕節的風俗:

七夕節物風俗,主要有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儲七夕水等風俗活動。每年農曆七月七日是傳統節日七夕節,七夕節源於牽牛婺女”星宿崇拜與原始信仰。婺女星後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民間稱爲七姐、天仙娘娘、七星娘娘、七孃媽等,是編織雲彩、紡織業者,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佢誕辰。千百年來,生活在中國各地的普通民衆圍繞着這一節日都要舉辦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