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挑擔式的房子

來源:趣味百科館 9.96K

挑擔式的房子指的是在某一片民房當中孤高的那一棟房子,也就是唯有這一棟房子,高過四周其他的房子,從遠處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孤獨的人挑着擔子一樣,有的地方還用“擡轎房”來形容這樣的宅子。

什麼是挑擔式的房子

1、幹欄式房屋

幹欄式房屋,即從原始社會的巢居逐步演變而來。在浙江餘姚發現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遺址即幹欄式房屋。幹欄式住房一般都設計建造兩層,第一層爲架空式,沒有牆壁,不做房間,只用柱架空。主要目的是進行防禦,防止地面有水,高低不平,同時防止狼蟲虎豹進入屋中,所在自古以來都做架空式。目前在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少數民族中還在運用。

幹欄式房屋的第一層有高有低,這是按居住者的要求而確定的。幹欄式建築防潮、防水最好。當今現代建築中如圖書館、博物館等亦仿照幹欄式而建造,也是非常別緻又有傳統風格的。

中國早期宮殿建築有的也做幹欄式,例如,唐代的一些宮殿做幹欄式,後來將高度縮短,變成短樁臺基。這種做法流傳到日本,因此日本古建築中保存很多的幹欄式房屋。另外,幹欄式建築也傳到朝鮮,目前在韓國也都保存許多幹欄式建築,諸如佛寺及民間居住房屋都採用幹欄式,而且非常普遍。這樣的房屋還流傳到馬來西亞,這都是華人工匠建造的,在馬來西亞稱爲“高腳屋”。中國除廣西、雲南、貴州、四川有大批幹欄式建築外,其他地方也有幹欄式房屋,不過沒有云貴川那樣普遍。

2、井榦式房屋

井榦式房屋,是用圓木做成的,兩頭、四角上下排列,十字相交,端部刻出榫卯,交接很緊密,屋頂做平頂或者做起脊式都是可行的。門窗做成普通式,這樣房屋造價低,施工特別快,冬日也很溫暖,因爲木材是一種暖性材質,人們居住起來特別舒適。

這種房屋是我們祖先創造的。大概從漢代開始就建設這種房屋了,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的井榦式房屋、井榦式與幹闌式相結合的房屋可爲佐證。井榦式房屋歷代流傳,今天在全國各地的林區仍然建造與使用這類房屋,如新疆阿爾泰山南麓各地、雲南、吉林、黑龍江、江西等地,它們的構造風格別緻,各有特色。

3、穹廬式房屋

穹廬式房屋,也就是圓頂房屋。自從西安半坡遺址發現後,我們從中觀察出半穴居式房屋有兩種形制:一是圓形,二是方形,這兩種形式同時向前發展。圓形的房屋到後期即以穹廬式爲典型,因爲穹廬式房屋多半用於沙漠、草原,可以隨時拆卸與安裝,用現代的話來說,它是一種活動房屋。

內蒙古用的所謂“蒙古包”即穹廬式房屋的代表,除此之外,新疆哈薩克族居住的圓房子也是蒙古包式房屋,即可以移動的活動房屋。但是在內蒙古一些地方的蒙古族人還做固定式蒙古包,即用泥土木結構建造起來的地面上的房屋,不過它的式樣和蒙古包是相同的。這種樣式在新疆也有。新疆的哈薩克族也用氈包,這也是穹廬式房屋的一種。在全國許多地方建造的糧倉、倉庫,也做成圓式倉房。以上這些房屋都是圓形半穴居發展的結果。

在福建省永定縣各村客家人建造住屋,也是固定式的圓形房屋,名曰“永定客家房”。這種房屋是集體住宅,一組住宅住70至80家,建3層樓。外形爲防禦型,內爲木裝修,人們活動即在內院。在這個縣內建造很多這種類型的住房,以圓形爲主,其中也有方形,但這種圓形的房屋不屬於穹廬式。

4、窯洞式房屋

窯洞式房屋,中國各地,特別是大西北地區,土質爲黃土,質密而純,土質堅硬而不塌落,所以在這些地區挖築窯洞,用窯洞作爲居住房屋。窯洞都是向橫向發展的,因爲橫向爲山,挖入後可以有一定長度。如果在平地上挖洞,必然先向下挖,挖出一個地坑來,然後再橫向挖,道理是相同的。而原始社會的穴居則不然,穴居是進入地下的,它不是橫向挖入,這是兩個方向的。

用窯洞來作爲居住房屋,主要是節省有效的耕地面積,節省大量的建築材料。例如甘肅隴東地區,縣縣做窯洞,每到一個村或一個地方,看不到人家,看不到村落,好像沒有人,其實人們都居住在窯洞裏。窯洞的特點是冬暖夏涼,正如當地人們的諺語:“風雨不向窗中入,車馬人在屋上行。”這是窯洞的真實寫照。

中國有6個大的窯洞區:甘肅隴東窯洞區,陝西陝北窯洞區,內蒙古察哈爾窯洞區豫西窯洞區,山西晉中窯洞區,河北張北窯洞區。它們的窯洞式住宅式樣不盡相同,各具特色。

洞房本指深邃的內室。古代民居建築具有明確的方位。戶內“前堂後室”,室的左右兩旁還有居室,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房”;戶外,中上正室爲一家之“堂”,其左下、右下的位置是合院的廂房,亦稱東房、西房、偏房、耳房。可見,房不論在戶內還是戶外,都處於邊緣位置,相對隱蔽,因而成爲較爲私密的空間,“洞房”之說也由此而來。“房”衍生出與子女妻室相關的意思來,比如稱子嗣兄弟中的長兄爲大房,依次爲二房、三房,等等;稱正妻以外的妻妾爲填房、偏房等。

5、合院住宅

合院住宅,即人們常說的四合院或者三合院,實際上從一棟房屋到四合、六合甚至更多,都叫合院住宅。合院住宅是我們祖先最先建造的,到西周時代已經成熟,並做出一些建築規制,這種規定後人稱爲沿用制度。中國的宮廷、廟宇、佛寺、書院、會館等公共建築,都是在合院住宅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一個院子擴爲幾個院子,由一進升爲幾進院子,實際上就是合院住宅的擴大與發展。合院建築是中華民族居住形式的一個基本體。在歷史上各時期,都以合院住宅爲藍本進行改良建設,但不論如何改,不論各地氣候如何不一樣,基本上也都是以合院住宅爲原則來進行建設的。全國各地各城鎮的房屋,仔細觀察,沒有一處不用四合院的。這是住宅的基本原則,所以三千年來在全國各地建造房屋,沒有不用合院建築的。就是在海外,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的住宅大都離不開合院建築。因此說中國的合院建築是一項重大的成就與貢獻。

至於合院建築的名稱就更多了,如雲南一顆印、新疆土圍子、東北大響窯、北京四合院、青海土掌房、山西一面坡、吉林虎頭房、山西太谷磚樓院、靈石王家大院、舟山防風院、蒙古大王府、海南折面頂、福建疊落頂、四川吊腳樓等,都是不同形式的合院建築,其花樣之多不勝枚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