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辨別地丁草與紫花地丁

來源:趣味百科館 2.86W

怎麼辨別地丁草與紫花地丁的答案是:從分類上來看,地丁草包括甜地丁、白花地丁、紫花地丁等多個品種,所以紫花地丁只是地丁草的一種,從外形來看,紫花地丁也和地丁草有很大的差別,比如植株高低、葉片大小都有不同

雖然紫花地丁和地丁草都是紫堇屬植物,但是也是有一些差別的。紫花地丁就是一種開紫色花朵的,地丁草花朵比較大,但是地丁草開花的顏色有很多,從粉色到紫色都有,而且紫花地丁葉片的顏色比地丁草要深,是一種發亮的墨綠色,但是地丁草的葉片就是普通的綠色。

此之外,紫花地丁和地丁草的植株高度也有一些差異,紫花地丁的植株僅僅只有4~14釐米高,但地丁草的植株比紫花地丁高出十釐米左右,最高的地丁草還曾長到過50釐米,從植物分類上來看,紫花地丁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而地丁草是一種二年生草本。

地丁草(學名:Corydalis bungeana Turcz.),別稱:紫堇(北京植物誌、內蒙古植物誌),彭氏紫堇(北京植物誌),布氏地丁(東北藥用植物圖志)等。爲罌粟科多年生草本,高10-30釐米。根細而直,少分枝,淡黃棕色。莖細弱,從基部向四周多分枝,有棱、灰綠色,光毛或疏生長柔毛。基生葉叢生,基生葉互生,有柄。地丁草適應性較強,喜溫暖稍涼爽氣候。耐寒,怕旱。對土壤要求不嚴,粘土、壤土、砂質壤土均可種植。

分佈廣東、廣西、浙江、江西等地。以乾燥全草供藥用,有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癰腫、疔瘡、風熱感冒、支氣管炎、肝炎、腸炎等症。

地丁草爲二年生灰綠色草本,高10-50釐米,具主根。莖自基部鋪散分枝,灰綠色,具棱。基生葉多數,長4-8釐米,葉柄約與葉片等長,基部多少具鞘,邊緣膜質;葉片上面綠色,下面蒼白色,二至三回羽狀全裂,一回羽片3-5對,具短柄,二回羽片2-3對,頂端分裂成短小的裂片,裂片頂端圓鈍。

莖生葉與基生葉同形。總狀花序長1-6釐米,多花,先密集,後疏離,果期伸長。苞片葉狀,具柄至近無柄,明顯長於長梗。花梗短,長2-5毫米。萼片寬卵圓形至三角形,長約0.7-1.5毫米,具齒,常早落。

花粉紅色至淡紫色,平展。外花瓣頂端多少下凹,具淺雞冠狀突起,邊緣具淺圓齒。上花瓣長1.1-1.4釐米;距長約4-5毫米,稍向上斜伸,末端多少囊狀膨大;蜜腺體約佔距長的2/3,末端稍增粗。下花瓣稍向前伸出;爪向後漸狹,稍長於瓣片。內花瓣頂端深紫色。柱頭小,圓腎形,頂端稍下凹,兩側基部稍下延,無乳突而具膜質的邊緣。

蒴果橢圓形,下垂,約長1.5-2釐米,寬4-5毫米,具2列種子。種子直徑2-2.5毫米,邊緣具4-5列小凹點;種阜鱗片狀,長1.5-1.8釐米,遠離。

怎麼辨別地丁草與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學名:Viola philippica),別名野堇菜、光瓣堇菜等。多年生草本,屬側膜胎座目,堇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無地上莖,高5~10cm,果期高可達20餘釐米,葉片下部呈三角狀卵形或狹卵形,上部者較長,呈長圓形、狹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花中等大,紫堇色或淡紫色,稀呈白色,喉部色較淡並帶有紫色條紋;蒴果長圓形,長5~12mm,種子卵球形,長1.8mm,淡黃色。花果期4月中下旬至9月,全草供藥用,能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嫩葉可作野菜。可作早春觀賞花卉。

味苦、辛、寒。歸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清熱利溼的作用,主治疔瘡,癰腫,瘰癧,黃疸,痢疾,腹瀉,目赤,喉痹,毒蛇咬傷。

多年生草本,無地上莖,高4-14釐米,果期高可達20餘釐米。根狀莖短,垂直,淡褐 色,長4-13毫米,粗2-7毫米,節密生,有數條淡褐色或近白色的細根。葉多數,基生,蓮座狀;葉片下部者通常較小,呈三角狀卵形或狹卵形,上部者較長,呈長圓形、狹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5-4釐米,寬0.5-1釐米,先端圓鈍,基部截形或楔形,稀微心形,邊緣具較平的圓齒,兩面無毛或被細短毛,有時僅下面沿葉脈被短毛,果期葉片增大,長可達10餘釐米,寬可達4釐米;葉柄在花期通常長於葉片1-2倍,上部具極狹的翅,果期長可達10餘釐米,上部具較寬之翅,無毛或被細短毛;托葉膜質,蒼白色或淡綠色,長1.5-2.5釐米,2/3-4/5與葉柄合生,離生部分線狀披針形,邊緣疏生具腺體的流蘇狀細齒或近全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