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樓建築出現在我國什麼地區

來源:趣味百科館 2.19W

騎樓普遍存在於我國的海南、福建、廣東、廣西等沿海僑鄉地區以及南亞、東南亞各國。現代意義上的騎樓最早起源於印度貝尼亞普庫爾地方,是英國人首先建造的,稱之爲廊房。接着,新加坡的開埠者萊佛士在新加坡城的設計中也使用這種外廊結構的建築,稱之爲“店鋪的公共走廊”,或叫“五腳氣”、“五腳基”。後來傳入中國華南地區後開始稱爲“騎樓” 。1849年,海口市的四牌樓街建起了第一座騎樓,由從東南亞返鄉的瓊籍商人所建 。1875年以後,騎樓出現在廈門的部分街道,由當地僑商所建。

騎樓建築出現在我國什麼地區

廣州騎樓由二十世紀初開始出現,形式多樣,保存完整,是粵派騎樓的代表。廣州騎樓的特點是把門廊擴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上面是樓房,下面一邊向街敞開,另一邊是店面櫥窗,顧客可以沿走廊自由選購商品,樓上一般住人。騎樓街可以避風雨、防日曬,特別適應嶺南亞熱帶氣候,騎樓內的店鋪可以借用柱廊空間,便於敞開鋪面、陳列商品以招徠顧客。廣州騎樓建築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業街道較爲集中,而西濠口一帶的騎樓最爲壯觀。新亞酒店、南方大廈、愛羣大廈等爲廣州初期騎樓建築中的代表。1918年,廣州設立市政公所。20世紀二三十年代,廣州的商業騎樓街已具有相當的規模和特色,商業繁華地段逐步形成了騎樓街風貌,如永漢路(今北京路)、太平南(今人民南)、惠愛路(今中山四路)以及長堤等。

廣州騎樓的結構共分三段:下段爲約寬爲4米的走廊列柱、中段爲樓層、上段爲檐口或山花;沿街的一面在各層窗臺以下的牆面或檐口窗楣處大多都有豐富的裝飾花紋或淺浮雕。依建築風格,廣州騎樓又可以分爲西關騎樓和東山騎樓兩個流派。

西關騎樓是早期騎樓的代表,外觀主要採取巴洛克風格的裝飾,山花和樓身的設計大多直接具有古羅馬的裝飾特徵,如羅馬柱、捲曲花紋等,但也融入了中國傳統建築的元素,比如牆體多是中式清水磚材料。其中最具中式建築特色的是在西關大屋中常見的滿洲窗———由一塊塊細小的彩色玻璃組合而成的方形窗。頂部的山花挑檐也做成中國特色的柔和的拱形頂。

東山騎樓形成的年代比西關騎樓略晚,更趨於現代化,也更加簡潔。比如說羅馬柱變爲簡單的方柱、圓柱,細石米牆代替了清水磚牆,幾何圖案增多等等。山花挑檐是東山騎樓最爲獨特之處,在正面牆挑出拱形雨篷,美觀而且實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