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吃完的壽司可以放冰箱裏嗎

來源:趣味百科館 7.35K

沒吃完的壽司可以放冰箱裏嗎的答案是:可以

沒吃完的壽司可以放冰箱裏嗎

壽司放冰箱後要加熱,壽司放在冰箱一段時間後,壽司會變涼,在食用的時候建議加熱,因爲吃涼的食物對腸胃有所刺激,容易造成腹痛、腹瀉等不適症狀,另外,在加熱的時間建議放適量的水在壽司表面,因爲加熱過程中壽司的水分會被蒸發,不放水會出現飯糰變硬,口感上有些差。

關於壽司的起源衆說紛紜,在古代東南亞、中國沿海都有和壽司製作工藝相似的食品,但形態卻不同。日本壽司以紫菜或海苔卷米粒與生魚片、黃瓜、肉鬆、焦蔥爲主,配上芥末、辣根、醬油、醋。而在中國沿海有一種利用糯米、蛋黃、脆皮、花生、蔬菜、熟蝦仁做成的圓柱形飯糰,叫做餈飯棒,用一層熟麪皮包裹,方法和握壽司有點像,但是材料和形狀不同。相傳餈飯棒來自春秋時期的越國(浙江地區),屬於古越民的傳統美食。

而在高句麗臣服中國後的公元200年即後漢年代,中國已開始流傳鮓這種食品,相傳由東北亞海洋民族(扶余、東穢、馬韓等)引進。在辭典中的解釋爲以鹽、醋、米及蒸熟的魚段腓制而成的食品。有時採用炸脆魚條作爲主料和飯糰拌在一起,形狀是一個橢圓的球形,形似橄欖球。但大多數時候沒有固定形狀,鮓又作粉蒸魚排或米蒸魚排,用的卻是熟米,可以加熱使用,也可以和熟魚冷拌。宋朝年間,中國戰亂頻仍,這正好爲逃難的充飢食品,而品種更多,由菜蔬類,魚類,肉類等組合捏製而成,但因爲沒有固定形態,因此和日本壽司有所差異。

漢字傳入日本初期,日本加進自己對漢字的理解,將日本的一些食物用與之意義相近或相異的漢字來替代,於是日本的“すし(sushi,讀作“絲西”)”就變成了“鮓”,“さしみ(sashimi,讀作“撒西咪”)”就變成了“鮨”。

後漢時代日本也出現了用米飯生魚和醬汁做成的一口就可以吃掉的小型食品,比中國的鮓要小得多。這便是後來日本壽司的祖宗。而同時期的中國的鮓(米拌魚條)可以看作是壽司的兄弟或鄰居。只是現今沒有廣泛流傳和普及。

公元700年,即奈良年代,日本早期的小型食品被命名爲壽司,當成節日食品來使用。壽司逐漸普及爲日常食品,特別是一些漁夫用一些醋醃製過的飯糰,加上一些海產或肉類,壓成一小塊,整齊地排列在一個小木箱之內,作爲沿途的食糧。鎌倉幕府時代,壽司已廣泛流傳,成爲一種普通的物品和日本飲食文化的象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