椽和檁的區別

來源:趣味百科館 9.95K

椽又稱椽子,是密排桁上,與桁正交,直接承受望板及其上屋面的重量的構件。椽作爲屋面的上層支承構件,其出現應是很早的,到了漢代我們已能從石闕、石室、崖基上看到排列均勻、斷面一致的椽頭形象。

椽子斷面以圓形爲多,也有方形及扁方形。扁方形的板椽在四川一帶使用較普遍,沿用古稱桷子。椽在屋角處的排列有平行及放射兩種方式,早見於漢石闕,以後翼角放射式布椽逐步占主導地位,但在四川等偏遠地方的古建築上,仍普遍使用平行布椽方式。

在椽的排列稀密上一般爲椽檔與椽徑大致相同,每間椽數成雙。椽徑爲檁徑的 1/3 ,大式建築則按 1.5 鬥口定橡徑。大式建築檐部用椽,由檐掾及飛檐橡兩部分組成。檐橡出挑長爲上檐出的 2/3 ,斷面仍爲圓形;飛檐椽自檐椽出挑長爲上檐出的 1/3 ,斷面爲方形。上檐出爲 21 鬥口,小式建築上檐出爲 3/10 檐柱高。椽的位置不同,名稱也不同,從屋脊至檐口有腦橡、花架椽、檐櫞、飛檐椽等。

椽和檁的區別


檁:是架在樑頭位置的沿建築面闊方向的水平構件。其作用是直接固定椽子,並將屋頂荷載通過樑而向下傳遞。檁的名稱隨其樑頭所在的柱的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如在檐柱之上的稱檐檁,在金柱之上的金檁,在中柱之上的稱脊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