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子期的典故叫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2.9W

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後鍾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認爲世上再無知音,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絕弦”,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了。

伯牙子期的典故叫什麼

伯牙是誰?

伯牙,伯氏,名牙。後訛傳爲俞氏,名瑞字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人,雖爲楚人,卻任職晉國上大夫,且精通琴藝。伯牙撫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親回國途中發生的故事。這個故事最早是從民間口頭流傳下來的,歷史上並無確切記載。經考證,伯牙本姓伯,說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說家馮夢龍在小說中的杜撰,史志載鍾子期爲漢陽集賢村人氏,鄉民以子期爲榮,口耳相傳一句俚詞:“子期遇伯牙,千古傳知音。”明代,馮夢龍編撰《警世通言》,特意到漢陽探源訪佚,由於漢陽話“子期遇伯牙”中的“遇”與“俞”讀音相同,都是去聲,便把“子期遇伯牙,千古傳知音。”誤聽爲“子期俞伯牙,千古傳知音。”伯牙也就成了馮夢龍筆下的俞伯牙了(《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收於《警世通言》)。

高山流水的故事: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湯問》,傳說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後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高山流水》,爲中國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此曲爲古琴曲,唐代分爲《高山》、《流水》二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