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的區別

來源:趣味百科館 2.39W

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的區別在於,糾正措施是針對原因,是已發生不合格,預防措施是針對潛在的不合格;糾正措施是消除發生不合格品的原因,預防措施是還沒有發生問題,但存在一些風險點,預防可能會發生的問題。

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的區別

糾正、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有什麼區別?

1、時效性不同,糾正處置是返工、維修、讓步、降級等,是一種補救措施,立即可產生作用;糾正措施則是通過修訂文件或改進體系,修訂作業指導或方法,要通過跟蹤和驗證才能看到效果。

2、目的不同,糾正是不合格處置;而措施則是希望不再發生。

3、效果不同,糾正是治標,一時之舉,一事之舉;而措施則是標本兼治。

4、觸發條件不同,任何情況下不合格品需要立即糾正;但並不是任何造成不合格品的工作都需要採取糾正措施,但有四種情況則是一定要採購的,審覈發現、客訴、反覆出來、後果嚴重。

糾正措施是找出原因,消除原因,防止再發生:比如亡羊補牢是爲了不讓羊丟失。預防措施則是未雨綢繆,還沒下雨就把門關好,不讓雨對地面或其它事物產生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糾正措施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預防措施

闡明糾正、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的含義

含義如下:

1、闡明糾正:是爲了解決不合格問題,處理現有的不合格實體而採取的措施。措施可以採取各種形式,如返工、返修、降級、報廢、讓步和修改文件或要求等。

2、糾正措施:消除已發現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所採取的措施。

3、預防措施:爲消除潛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潛在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所採取的措施。

擴展資料:

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對象、不同的及時性、不同的效果、不同的觸發條件。

一、不同的目的:

1、糾正措施:消除已識別的系統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次發生;例如,通過建立模板,將檢測/校準項目固定在報告/證書上,防止將來發生項目遺漏。

2、預防措施:揭示不合格的潛在原因並加以預防。例如,在陰天,許多人外出時戴口罩。例如,在工作現場張貼安全警告標誌和質量提醒。

二、不同的對象:

1、糾正措施:已發生;不合格或其它不良情況的原因是可追溯性。

2、預防措施:潛在但未發生。不合格或其他潛在不良情況的潛在原因是“採取預防措施”和“採取預防措施防止逐漸下降”。

三、不同的及時性:

1、糾正措施:在不合格的被動情況下的積極響應(事後預防);對不合格的原因採取措施,如通過修訂程序和改進體系,從根本上消除問題的根源。通過跟蹤驗證,可以看出效果。

2、預防措施:積極確定改進機會的過程(事前預防)。對潛在的不合格或其他潛在的不良情況採取預防措施。這些措施的效果通常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到。

四、不同的效果:

1、糾正措施:糾正措施可能導致文件、體系等方面的變更。有效的糾正措施可以防止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因爲它們從根本上消除了問題的根源。因此,糾正措施是“標本兼治”。

2、預防措施:預防措施能完全避免不合格或意外情況的發生。

糾正預防措施

    一、糾正預防措施的定義

    糾正(Correction): 爲消除已發現的不合格所採取的措施,可稱爲糾正行動。例如:返修、返工或降級。

    糾正和預防措施(Corrective and Preventive Action, CAPA):

    糾正措施(CA): 爲消除已發現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所採取的措施。

    預防措施(PA): 爲消除潛在不合格或其他潛在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所採取的措施。

    二、糾正、糾正預防措施的區別

    1. 對象不同: 糾正是針對問題本身;而糾正預防措施是針對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

    2. 時間不同: 糾正通常在問題一確認就開始行動,對應8D步驟中的D3緊急響應行動,屬於緊急圍堵行動;糾正措施在確認了問題根因後展開,屬於長期措施;預防措施在分析了系統層面的根因後展開,屬於永久措施。

    3. 目的不同。 糾正是解決問題本身或控制問題帶來的結果;糾正措施是爲了防止該問題再發生;預防措施是由此問題引發的從系統層面、設計層面控制源頭,使問題不發生。

    4. 效果不同。 糾正屬於“補偏救弊”,治標不治本;糾正措施屬於“亡羊補牢”,預防措施屬於“未雨綢繆”,後兩者屬於標本兼治。

    三、糾正預防措施的實施步驟

    選擇和驗證長期措施(糾正措施),對應8D分析步驟中的D5:

    1. 根本原因識別要準確。 導致問題產生的原因可能有多個,我們要選取導致問題產生的關鍵因素,且通過控制或改變根因,可消除或降低問題發生的概率。根因定位是否準確,是影響糾正預防措施有效性的前提條件和核心。

    2. 措施應與根本原因相對應。 請勿出現措施與根因無法對應的情況,或已識別了根本原因但未制定措施;一個根因應對應一或多條措施。

    3. 制定的措施是具體的,可執行的。 避免出現一些空洞的無法執行的描述,例如“加強管理”,“避免出錯”等。加強要體現出如何加強,例如抽樣比例由XX提高至XX,檢驗頻次由XX增加至XX。

  4. 對措施進行提前驗證。 該階段驗證的是措施的有效性,與改善後的驗證不同,主要目的是驗證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是否帶來其他影響。其方法有模擬試驗,測量,檢驗,仿真等。

    5.  糾正預防措施的評價方法。 當有多條糾正預防措施供選擇時,可通過針對有效性,成本,可執行性等幾個方面的評分來選取措施是否執行。當然要以能夠解決問題爲最終目標。

    6. 體現“改善前”及“改善後”的對比。 通過改善前後的對比可以更清晰的表達改善關鍵點,可通過文字描述,圖片,表格,文件等來體現。

    7. 措施不重複。 不能將正在執行的或前期分析過程中已制定的措施重複使用。

    實施和確認長期措施(糾正措施),對應8D分析步驟中的D6:

    1. 措施的實施。 通過D5的驗證,確定最終選擇實施的措施,明確責任人和預計完成時間。

    2. 措施跟蹤驗證。 該階段的驗證屬於執行後跟蹤驗證,措施一旦被執行,就需要長期監控其效果。驗證方法包括:1)通過量化的數據驗證。驗證了多少pcs,是否發生同類問題。2)批次追蹤驗證。追蹤生產了多少批次,是否發生同類問題。3)客戶端驗證。改進後發貨數量多少,是否在客戶端發生同類問題。

    預防再發生及標準化(預防措施),對應8D分析步驟中的D7:

    1. 舉一反三,橫向排查。 橫線展開排查其他的產品或其他的工序,是否存在同類風險。對同類問題的識別和改善可作爲預防措施。

    2. 文件標準化。 對文件進行標準化修訂屬於預防措施。

    作業類文件: 標準作業程序,設計規範,作業指導書(SOP),質量控制計劃,FMEA,圖紙,流程圖等;

    檢驗文件: 檢驗規範,評審checklist,巡檢表等;

    經驗庫: 案例庫,培訓文檔,考覈方案等。

    注:針對已發生問題的產品或工序,糾正措施涉及到的文件修改不屬於預防措施。

    3. 系統防呆或IT化。

    系統層面的原因包含流程防呆,IT化改善等,可作爲預防措施。

    四、預防措施措施實施關注重點

    1. 關注成本。

    糾正預防措施的制定一定要關注成本,成本直接影響了利潤,而利潤是企業的生命線,沒有利潤,一切都是空談。好的質量管理從來不是置成本於不顧。

    2. 糾正預防措施要驗證其有效性。

    在措施選擇時要充分驗證其有效性,避免因措施驗證不充分而選取的無用的措施,或引入其他問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