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豎子,不相與謀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1.61W
匹夫豎子,不相與謀是什麼意思?

匹夫豎子,不相與謀”的意思是:這種匹夫小子,不值與他共圖大業。

這句話出自: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項羽本紀》。

在 鴻門宴”中, 范增極力主張殺劉邦,但是項羽沒有 。後面范增就說了這一句話豎子不足與謀” 。正是因爲項羽沒有殺劉邦,最後項羽被劉邦逼死在烏江岸邊。

原文:

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爲之虜矣。”

釋義:

亞父接過玉斗,扔在地上,拔出劍來撞碎了,說:唉!項莊這班小子沒法跟他們共謀大事,奪取項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了。我們這班人就要成爲俘虜了!”

作品介紹:

《項羽本紀》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出於《史記》中第七卷,是關於楚霸王項羽的本紀,它記錄了秦末項羽光輝壯烈的一生。

《項羽本紀》通過敘述秦末農民大起義和楚漢之爭的宏闊歷史場面,生動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項羽一生。項羽既是一個力拔山、氣蓋世、近古以來未嘗有”的英雄,又是一個性情暴戾、優柔寡斷、只知用武不諳機謀的匹夫。

司馬遷巧妙地把項羽性格中矛盾的各個側面,有機地統一於這一鴻篇鉅製之中,雖然不乏深刻的撻伐,但更多的卻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而在《史記》中,本紀”所記錄的大都是皇帝,其中項羽並沒有成爲皇帝,司馬遷把他歸入本紀”則表現了對項羽的尊重。

作者介紹: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被後世尊稱爲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瞭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二十八歲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後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調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他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爲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太初四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四史”之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