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到底算不算中國

來源:趣味百科館 9.9K

元朝算是中國的歷史,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統治者爲蒙古孛兒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始爲162年,從忽必烈定國號元開始歷時98年。元朝退出中原後的北元政權一直持續到1402年。

元朝到底算不算中國

元朝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疆域超越歷代。元朝廢除尚書省和門下省,保留中書省與樞密院、御史臺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

元朝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較繁榮。元朝時與各國外交往來頻繁,各地派遣的使節、傳教士、商旅等絡繹不絕。在文化方面,期間出現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接近世俗化。

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爲源泉、中華文化爲基礎並以漢族爲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爲什麼會有人認爲元朝不屬於中國歷史呢?

當時元朝的統治者實施了四等人制的民族等級制度。蒙古人作爲統治民族列爲第一等級,其次爲色目人(西域人,其中中亞突厥人數最多),再次爲漢人(原金朝境內的漢族、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較早被蒙古征服的雲南人,及較晚被蒙古征服的四川人,高麗人也屬於這一等),最後是南人(最後被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內漢人)。由此可見,當時的漢人,處於最低等級,說是亡國奴倒也恰如其分。但此處所說的亡國,應該是宋朝的國,而非中國的國。此外,在人口數量上,漢人依舊佔據絕大多數。



元朝是不是屬於中國

元朝屬於中國。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

元朝是不是屬於中國

元朝的藩屬國有高麗、緬甸、安南、占城及四大汗國。其中有兩個直屬的藩屬國,即高麗王朝與緬甸蒲甘王朝,分置特別行政區徵東行省與緬中行省。

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權。

元朝廢除尚書省和門下省,保留中書省與樞密院、御史臺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地方實行行省制度,開中國行省制度之先河。

嚴格來說,元朝到底算不算中國歷史?

元朝當然算中國歷史。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統治者爲蒙古孛兒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傳五世十一帝,從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始爲162年,從忽必烈定國號元開始歷時98年。元朝退出中原後的北元政權一直持續到1402年。

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權。蒙哥汗去世後,引發了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促使大蒙古國分裂。

擴展資料:

元朝的政治

中央最高機構爲中書省。中書省上承天子,下總百司,領六部,爲最高行政機關,行使宰相職權。中書省長官中書令以下,設右、左丞相爲實任的宰相。下設平章政事、右左丞、參知政事爲副相。中書省下設吏、戶、禮、工、刑、兵六部,設尚書、侍郎分理政務。

由於尚書省時置時廢,門下省不復置,故中書省地位較前代尤爲重要。中書令通常由皇太子擔任。中書省除爲決策機構外,還負責直接管轄首都大都附近的腹裏地區。尚書省,主要負責財政事務,不過時置時廢。

元朝屬於中國嗎?

這個要看你所說的中國的具體含義了,在建國前,中國僅僅是隻漢族統領之國。x0dx0a而在古代,中國僅僅是指關中一帶,即使是在有漢族聚居的南方也談不上中國。x0dx0a建國後,中國成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國家是由領土、主權、人口組成,就人口來說,是分爲56個民族的,所以就這個意義來說,元朝是算中國的,而且現在在研究歷史時,遼、金、元、清不能稱爲是外來殖民者建立的政權,他們的統治不能算是侵略,只能說是民族之間的戰爭。x0dx0ax0dx0a漢民族是民族,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華夏族稱爲“漢人”,始於漢朝。漢族是一個歷史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x0dx0ax0dx0a你問漢民族是不是多個民族的融合產物?這個很難回答,要看你是指哪個方面了,就文化系統而言是的。

元朝到底算不算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元朝是正統中國朝代,在《元典章》中的《建國號詔》中,忽必烈明確宣佈了自己和“大元”是繼承了三皇五帝、秦漢隋唐的歷代中國帝王正統。元朝的創始者認可自己是中國的一部分,繼承的是華夏的歷史,中華的歷史仍在一脈相承,這是毫無異議的!

忽必烈宣佈元朝是中國王朝,並不表明他是突然想要做中國人,而是有其來由和必然性的。因爲成吉思汗本人就認同自己是中華人,所以忽必烈的詔書,只是對已有的意圖在條件成熟時的承認和宣告,也是對先祖遺志的繼承。

在《元史·耶律楚材傳》中,成吉思汗對耶律楚材說,自己離不開耶律楚材,他真的很有才能,那些南國的臣子,沒有比得上他的。(帝笑謂楚材曰:“汝不去朕左右,而能使國用充足,南國之臣,復有如卿者乎?”)

在這裏,成吉思汗並不認爲南宋是“外國”,而是“南國”,顯示他認同自己是中華人,只不過他是“北國人”,並不是“南國”人,也就是南北朝之區別,但都是中華人。有種謬論說大蒙古國也征服過俄羅斯,成吉思汗怎麼不是俄羅斯人呢?問題是成吉思汗有認爲俄羅斯是北國,自己是南國嗎?他沒這樣認爲,也不可能會這麼認爲。

《元史》記載, 帝問金使曰:“新君爲誰?”金使曰:“衛王也。”帝遽南面唾曰:“我謂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爲之耶?何以拜爲!”即乘馬北去。金使還言,允濟益怒,欲俟帝再入貢,就進場害之。帝知之,遂與金絕,益嚴兵爲備。——這裏的帝是指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的話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承認金朝的正統地位,是天下的中心;二是現任皇帝不配位,暗藏着金朝的正統該由他來取代承接的意思。

成吉思汗說過的這句話,正表明他承認中華帝國,且以金朝爲中國的正統,也就能理解何以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國已成世界帝國,卻一直不是中華帝國?畢竟成吉思汗終其一生,金朝還未滅,他既然承認金朝的正統性,那他就還不夠格宣佈自己是正統,否則豈不成了天有二日了?另一方面,這也使得忽必烈在宋、金兩朝俱亡的時候,以中國皇帝自居就成爲了必然。

一些反對者從民族的角度出發,以元清是異族爲理由,否定其爲中國王朝,這是別有用心的說法。事實上,決定國家屬性的不是民族因素,同一個民族在歷史上可以形成不同的國家,而統治者是異族的國家,在國外歷史上也有很多,印度的莫臥爾王朝就一例。統治者的民族關係未必會改變其國家的屬性,民族反倒是政治下的產物。西方史學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其名著《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中指出,民族是政治體,是通過政治力量人爲建構出來,並且通過各種說服手段使人們相信的一種政治信念。這種想象的政治共同體是一個近代概念,通過近代以來的民族主義運動,無不把這一近代概念推向歷史敘述中,把自己打扮成以血緣關係爲基礎的、具有生物學意義上緊密聯繫的社會羣體。

中國古代的“漢人”並不能算民族意識下的族羣,而是在華夏中心主義下被視爲華夏人的羣體。宋對元及明對清的戰爭,在當時的人看來,只是華夷之間的戰爭,而非民族戰爭,所以中國古代只有愛國英雄,但無民族英雄,被當成民族英雄是近代的事情,是在華夷意識轉化爲民族意識後給追加的。古人哪怕是對於敵國的英雄,也會崇敬有加,英雄不分國別,我們崇尚英雄,是爲了傳承其精神,而不是別有用心地借歷史來宣揚民族仇恨。

政權纔是國家的本質存在,國別取決於政權的性質。因爲國家是統治者建立的(現代意義上的國家也並非人民直接建立國家,而是人民通過決定其統治者的方式間接建立的國),沒有政府的國家是不存在的(即亡國),國家是由政府及其所附有的領域和人民構成的。統治者對內的自我定性決定其朝代,對外的自我定性則決定其國別,因爲國別是在國際交往中相互承認的,所以一個政權,無論其爲何族,當它在對外關係中以這種國別身份爲代表時,就無疑地已是該國的政權。

元朝是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一個時期,這本身就證明了元朝的中國王朝屬性,有人否定不了這點,於是自作聰明地造出了“元朝屬於中國歷史,卻是亡國史”的奇談怪論。

持這論調的人以“北美殖民地時期的歷史依然是美國的歷史”或以英殖民時期的印度爲例,來類比元朝是中國被蒙古殖民的歷史。但是被殖民的北美或印度,他們“亡國”時期的歷史主體依然是其自身民族而不是殖民者英國,你不能將當時的英國曆史當成是殖民地北美或印度的歷史,即同一時期的英國政府並不能代表被殖民國。然而反觀元朝時期的中國,除了元政權外,沒哪個能代表中國的歷史主體出現在歷史舞臺上,按元朝屬亡國史的觀點,連元政府也不能代表中國,那就應該是元朝時是沒有中國歷史的,至少中國在這一時期的歷史是被割裂的,這纔是真正的亡國,連自己的歷史都沒有,不存在屬於亡國史的中國歷史之荒謬論調。

有的亡國論調者,說的理由更直接,就是元朝時的中國人是被外族給奴役的,所以是亡國。

如果以奴役論亡國,這其實是拿現代國家的概念照搬於古代,人民不享有主權就是亡國。按這種道理我也認爲元清當然是亡國,但其餘的所謂漢人王朝的國家,它們就能代表漢民族的國家了嗎?不,中國古代的所謂漢人王朝並不真的是民族國家,而是一家一姓的國家,即王朝。古代的亡國亡的是朝代,一家一姓之國家;而非現代意義下的民族國家。古代各朝代,所有的中國人都是皇帝的奴隸,奴隸是沒有自己的國家的,都是亡國奴,就此而言,古代中國一直是的亡國的狀態,臣民們只是在以主子的國家當成自己的國家,從未意識到自己的“國家”是代表着哪個民族的國家,當時所謂的蠻夷之邦,也不是外族之邦的意思。

中國古人只有天下觀而非民族國家觀念,故非漢羣體與中原王朝爭奪的是天下,而非民族之爭。家天下即天下一家,那就只有內沒有外,有天下觀的人羣,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概念,他們所謂的國,就只是朝代,而不是相對外族而言的國家。所以忽必烈的行爲,就是明確無誤的國家認同行爲,這也是當時及後世的外邦人何以會很自然地將元朝視爲中國王朝的原因。如果我們跳出華夷觀的思想侷限,就會發現,具有這種國家認同感的,還有遼、金、西遼等非漢人的王朝,這纔是真正的中華民族的概念,漢族只是屬於中華民族這個國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文化上的認同而非國家認同形成的族羣共同體,故不是國族的概念。

華夷觀下的“中國”,其實只是在文化上作的不平等標榜(即與“蠻夷”相區別),是在文化歧視下作的地區劃分,卻不具有真實的民族國家性質,如果不是近代這種具有極端排他性、自我優越感很強的華夏中心主義觀在作祟,本來是不應成爲民族的劃分標準的。假如按這種觀點推而論之,秦始皇是羌族,隋唐的楊堅和李淵都是胡人,北魏孝文帝是鮮卑族等等,可以說整個中國幾乎一直是亡國無史的狀態,雖然有異族漢化的情況,但漢化不一定代表認同,比如日本漢化也很深,他們的和服就是漢服的傳承,但你不能說和服就是漢服,我們學別人的文化同樣也沒變成別國人。

文化認同不等於就是國家認同,國家認同也不一定要靠文化認同來實現,好比祖國各地的方言差異甚大,但不影響彼此對中國人意識的認同。歷史上的孝文帝元宏漢不漢化,其政權就如同此前的前秦等都已是中國政權,他推行漢化也只是想取得世家士族的支持,葛劍雄誇大其功績爲“爲中華民族的形成和壯大作出過巨大貢獻的蓋世英雄”,這是對歷史的無知!何況漢族的同化力也沒有我們意淫的那麼強大,就像近現代從中國分離出去的越南、蒙古等國,分離後不僅不再是第二個中國,連文化也拋棄了中華的影響。

所以說當時所謂的民族戰爭,就其性質而言屬於中國內戰,正如李敖所說,近代以前的中國歷史都是自家兄弟在相爭,到了近代,才發現真正的外敵來了。就如俄羅斯自稱第三羅馬,也就不會承認華夏中心主義去做中華帝國,它對中國的侵略,就不再會是來承接中華統治的延續,而是真正意義上的亡國。

世界主流國家的歷史教科書都是把元朝當作中國一部分來介紹。《劍橋中國史》,《哈佛中國史》,《全球通史》,《歷史研究》,《草原帝國》等國外著名史書,全部承認元朝是中國,數年前還發生過日本政客要求中國對元朝時期侵略日本而做出道歉,如果國外還有哪位歷史學家別有用心地不承認,先讓他們把這些著作推翻了去,否則別不承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