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文字的是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1.23W

倉頡。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 ,又史皇氏,又曰蒼王、倉聖。《說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 ,見鳥獸的足跡受啓發,分類別異,加以蒐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爲"造字聖人" 。

據《河圖玉版》、《禪通記》記載,倉頡曾經自立爲帝,號倉帝,是上古時期的一部落首領。倉頡在位期間曾經於洛汭之水拜受洛書。

倉頡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據史書記載,倉頡有雙瞳四個眼睛,天生睿德,觀察星宿的運動趨勢、鳥獸的足跡,依照其形象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爲"文祖倉頡"。

相傳倉頡是黃帝時期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聯盟的領袖,由於社會進入較大規模的部落聯盟階段,聯盟之間外交事務日益頻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聯共享的交際符號,於是蒐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倉頡的手上了。

“倉頡造字說”在戰國時即已流行。《呂氏春秋·君守》說:“倉頡作書,后稷作稼。”到了秦漢時代,這種傳說更加盛行。漢許慎《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和“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現代學者認爲,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佈者。

創造文字的是誰

文字突破了有聲語言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侷限性,擴大了語言交際的範圍;文字通過書面語能更好的記錄人類的文化;文字能促進思維的發展;文字沒有階級性;文字是研究古代社會生活的絕好材料,是文化的活化石。

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輔助交際工具,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文字的發明克服了語言交際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侷限,文字通過將語言這種聽覺符號轉化爲視覺符號,使一發即逝的語言可以“傳於異地,留於異時”。這樣一來,相隔千山萬水的人也可以通過文字寫成的文本相互交際。

文字導致了書面語的產生,促進了語言的發展。文字在語言的基礎上產生之後,又反作用於語言,對語言有着重要的影響。有了文字以後,人們可以把語言記錄下來,使語言有了書面語這一新的存在形式。

一種文化如果沒有文字,就如一個人不識字。識字的人和文盲在智力和能力上的區別是非常大的。一般把有文字的社會稱爲文明社會,把沒有文字的社會稱爲原始社會。因爲文明社會的人羣和原始社會的人羣在思維上的區別也相當大。有了文字,人類不僅通過一發即逝的聲音表象思維,而且可以通過文字思維。文字使思維有了形體表象,可以在時空中留住,反覆多次地琢磨。

文字就其性質來說,和語言一樣,是人類社會的交際工具,不是哪一個階級、階層的專利品。語言要求文字正確地記錄它。語言的特點制約着文字的特點,但是文字和語言畢竟不是一回事情,用什麼形體去記錄語言,其間沒有必然的聯繫,不同的語言可以採用相同的文字形式,而同一語言也可以採用不同的文字形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