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蠶改編自誰的著名小說?

來源:趣味百科館 2.62W

《春蠶》是一部30年代默片黑白電影,改編自著名同名小說——《春蠶》,這是作家茅盾著作“農村三部曲”之一。《春蠶》小說描述了老通寶一家人的遭遇,折射出中國社會的全貌,反應了農民在黑暗社會裏被殘酷的壓迫和剝削、苦苦掙扎的景象。

《春蠶》小說最初發表於1932年11月的《現代》第二卷第一期,寫的是清明節後發生的事情:在這個月裏,老通寶經歷了大緊張、大決心、大奮鬥、大希望,終於獲得了蠶繭的豐收,但賣繭的收入還不夠還買青葉借的債,生氣得生病了。

春蠶改編自誰的著名小說?

茅盾用老通寶一家的經歷反映了中國社會的全貌,反映了農民在黑暗社會被殘酷壓迫、剝削、苦苦掙扎的場景。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中國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爲新穎的家庭裏,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

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以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

8歲時茅盾入烏鎮立志國小讀書,後轉入植材高級國小,成爲該校第一班學生。在學校裏,茅盾的各門功課都名列前茅,特別是他的作文更是出色。受父母的影響,茅盾很小就心懷天下。

十二歲時茅盾在會考作文中就寫出了他一生的追求和信仰:“大丈夫當以天下爲己任”。在父母親的鼓勵下,十三歲的茅盾踏上到湖州的火車,開始了中學生活。有一次,先生布置的作業是自命題寫作,很多學生茫然不知所措。

茅盾卻借鑑莊子《逍遙遊》中的寓意,寫了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志在鴻鵠》。文中寫了一隻大鳥展翅高飛,在空中翱翔,嘲笑下邊仰着臉看卻無可奈何的獵人。茅盾借對大鳥形象的描寫,表明了自己的少年壯志。而且,文章的題目又與茅盾的名字德鴻相合,形象生動,故藉此自抒胸臆。

先生很是賞識,誇讚他“將來能爲文者”。電影《春蠶》的劇情簡介20世紀30年代的浙江農村,每到清明節,家家戶戶都開始養蠶。蠶農老通寶(小英飾)借高利貸買桑葉喂蠶。他對養蠶的各種禁忌非常迷信。

大兒子阿四(龔家農 飾)天生忠誠。小兒子多頭(鄭小秋飾)讓人擔心。他經常和根生(王徽信 飾)的妻子蓮花(艾霞飾)開玩笑,老通寶認爲蓮花是不吉利的人物。她曾經是一個大家庭的女孩,村民們看不起她,而多頭仍然願意和看過世界的蓮花在一起,不顧家人和村民的冷眼。

爲了報復老通寶,她故意跑進老通寶的蠶房沖剋蠶寶寶。老通寶知道後,心想,結束了,等着破產。但奇怪的是,今年他的蠶繭收穫了,老通寶百思不得其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