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誰寫的

來源:趣味百科館 1.84W

西漢的劉歆是最早負責《山海經》的整理工作的,而且其明確指出《山海經》創作者爲禹、益二人。劉歆在《上<山海經>表》中記載道:“已定 《山海經》者,出於唐虞之際……禹別九州,任土作貢 ,而益等類物善惡,著《山海經》。

”東漢的王充又在《論衡》中進行了補充。

《山海經》是誰寫的

他認爲禹、益一同治水,其中禹主要治水,益主要記物,然後將其所見所聞編爲《山海經》。此後,“禹益所記”這一觀點,也紛紛得到了趙譁郭璞等學者的廣泛支持。到了20世紀中期,舊的禹益說被逐步推翻,其後又出現了鄒衍說與隨巢子說。鄒衍,原爲戰國齊臨淄人,著作有《始終》。

其主張大九州說,認爲神州之內有九州,而九州則環繞於無盡的大瀛海中央。此觀點雖說與《山海經》的整體世界觀有幾分相似之處,但並不足以作爲支撐其爲創作者的依據。而隨巢子說則是由衛聚賢提出的,衛聚賢認爲此書乃墨子弟子隨巢子作,但此觀點的支持者則較少。

《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國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爲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 , 雜錄《莊》 、 《列》 、 《離騷》 、 《周書》 、 《晉乘》以成者” 。

現代學者也均認爲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原共22篇約32650字。

共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漢書·藝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經和海內經計算在內。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山海經》具有非凡的文獻價值,對中國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話等的研究,均有參考,其中的礦物記錄,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關文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