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翻譯

來源:趣味百科館 2.01W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翻譯是: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着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語句出自《論語·子路》,共有30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翻譯

作爲儒家思想的典型代表和儒派人物中的精英分子,孔子對統治者這一羣體的關注遠勝於其他。這是因爲以“仁”、“愛”爲中心的儒家學說要求統治者在施政的過程當中必須關心和愛護其治下的百姓,故而孔子也爲統治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本章就是一例。

儒家的政治原則,與法家思想迥異,與西方的權力制衡思想也大不相同。儒家的政治學說,本質上是一種倫理政治,其合法性和合理性都是以道德爲基礎的。所以,儒家學說對統治者提出的要求,要比法家和西方國家都要多得多,特別是道德上,更是苛刻。儒家要求帝王要有聖人之德,而執政的將相大臣須有賢者之德。故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治國必先齊家,齊家必先修身,唯有修身,才能治人。這種學說,雖然不符合與現代政治學理念,但在政治治理,或者在管理中並非毫無意義。

孔子認爲作爲一個當權者,更多的時候應該以身作則,依靠個人的言行和魅力來影響和感召他人,而不僅是靠發佈施令。自己做得好,不用命令別人也會跟着學,如果自己做不好,即便你依靠行政強制去推行,也是沒有用的。這一點,在現代管理學仍有積極意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