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翻譯

來源:趣味百科館 2.04W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翻譯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翻譯:就其文字來看,不過是尋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極大的,列舉的是近事,而表達的意思卻十分深遠。

其:指屈原。該句出自兩漢司馬遷的《屈原列傳》。

原文選段: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譯文:

屈原痛心楚懷王聽信讒言,不能分辨是非,諂媚國君的人遮蔽了楚懷王的明見,品行不正的小人損害國家,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讒臣所容,所以憂愁深思,就創作了《離騷》。離騷”,就是遭遇憂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境困難時,總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給以援助),所以勞累疲倦時,沒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內心悲傷時,沒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正大光明行爲正直,竭盡忠心用盡智慧來侍奉他的國君,卻被小人離間,可以說處境很困難。誠信而被懷疑,盡忠卻被誹謗,能沒有怨憤嗎?屈原作《離騷》,是從怨憤引起的。《詩經》中的國風,寫男女戀情而不過度,小雅有怨刺之言,但不直接憤怒。屈原的《離騷》詩,則兩者之美兼而有之。(他)遠古提到帝嚳,近古提到齊桓公,中古提到商湯、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這些事用來諷刺當世社會。闡明道德的廣大崇高,治亂的條理,沒有不全表現出來的。他的文章簡約,語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潔,行爲正直。就其文字來看,不過是尋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極大的,列舉的是近事,而表達的意思卻十分深遠。他的志趣高潔,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爲正直,所以至死不容於世。他自動地遠離污泥濁水,像蟬脫殼那樣擺脫污穢環境,以便超脫世俗之外,不沾染塵世的污垢,出於污泥而不染,依舊保持高潔的品德,推究這種志行,即使同日月爭光都可以。

賞析

本文是一篇極爲優秀的傳記文學。文章以記敘屈原生平事蹟爲主,用記敘和議論相結合的方式熱烈歌頌了屈原的愛國精神、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嚴厲地譴責了楚懷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蘭的陰險。本文所記敘的屈原的生平事蹟,特別是政治上的悲慘遭遇,表現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國的興衰存亡息息相關,他確實是竭忠盡智了。屈原留給後人的財富甚豐,他的高尚品德、愛國精神乃至文學成就,至今具有深遠的影響。

“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的翻譯是什麼?

他的文章看似平凡而其主旨卻十分重大,所用材料例貼近生活而表達的意義卻極其深遠.

這句話出自<<史記 屈原列傳>> 

原文是: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意思是:屈原的文章明快簡練,語言精確細微,志趣高雅純潔,行爲端正清廉,他的文章看似平凡而其主旨卻十分重大,所用材料例貼近生活而表達的意義卻極其深遠.

翻譯“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這句話翻譯爲:就其文字描寫來看,不過尋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極大的(因爲關係到國家的治亂),舉的是近事,而表達的意思卻十分深遠。指:同“旨”;邇(ěr):近;見:同“現”。

這句話出自《屈原列傳》,其節選自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有關屈原的部分,是一篇風格獨特的人物傳記。司馬遷因屈原、賈誼都是文學家,又都懷才不遇,遭受貶謫,賈誼所寫的《吊屈原賦》又引起他的感慨,因而將屈原、賈誼合寫一傳。

秦朝以前的古書都沒有記載屈原的生平事蹟,《史記》這篇傳記,是記載屈原生平事蹟最早、最完整的文獻。這是現存關於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據。

擴展資料 

一、文章背景

《屈原列傳》本文是一篇極爲優秀的傳記文學。文章以記敘屈原生平事蹟爲主,用記敘和議論相結合的方式熱烈歌頌了屈原的愛國精神、政治才能和高尚品德,嚴厲地譴責了楚懷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尹子蘭的陰險。

本文所記敘的屈原的生平事蹟,特別是政治上的悲慘遭遇,表現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國的興衰存亡息息相關,他確實是竭忠盡智了。屈原留給後人的財富甚豐,他的高尚品德、愛國精神乃至文學成就,至今具有深遠的影響。

二、人物介紹

屈原出身於和楚王同宗的沒落貴族家庭,因其博聞強志,明於治治亂,嫺於辭令,應對諸侯,後又任三閭大夫,對內主張修明法度,舉賢授能,對外堅持聯齊抗秦,以楚爲中心統一中國,受到腐朽貴族集團子蘭、靳尚等人的攻擊,遭讒而去職。

在楚懷王二十五年左右,被放逐到漢北(今湖北省西北部)。約在頃襄王十三年左右,再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帶。他對國家前途憂心如焚,痛恨奸佞誤國,但又不肯同惡勢力同流合污,繼續堅持自己的高尚理想。就在他兩次被放逐的前後,寫了不少憂國憂民的詩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屈原列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