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針走三格是幾個小時

來源:趣味百科館 2.4W

時針走三格是幾個小時的答案是:3小時

時針走三格是幾個小時

計時器上指示小時的指針是時針,鐘錶等計時器表面上的針形零件有長針和短針之別,短針指示“時”,稱“時針”。

順時針:是指和鐘錶的轉動方向一樣的轉動。

逆時針:是和順時針相反之,代表的是逆時針的轉動。

鐘面一圈是60格,每一小格爲一分,小時爲每5格爲一小時劃分,分針每走一格爲一分,時針爲每一小格爲12分。一個數字走到下一個數字是一小時,所以三格是3個小時。

大約六千年前,“時鐘”第一次登上人類歷史的舞臺:日晷(gui)在巴比倫王國誕生了。

中國最早的可靠記載是《隋書·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於594年發明的短影平儀(即地平式日晷),這是利用太陽投射的影子來測定時刻的裝置。

中國古代有日晷、水鍾、火鍾、銅壺滴漏等,它們都沒有嘀嗒嘀嗒的鐘表聲,都不能稱作鐘錶。這隻能算是古人的計時器,鐘錶的前身。

1088年北宋蘇頌和韓公廉發明水運儀象臺。它的結構已近似於現代鐘錶的結構,可稱爲鐘錶的鼻祖。每天僅有一秒的誤差。而且,它有擒縱器,正是擒縱器工作時能發出嘀嗒嘀嗒的聲音。這就是鐘錶與計時器的區別。

14世紀初,爲了提醒人們禱告的時間,意大利北部的僧侶建造了鐘樓,這便是早期的機械式時鐘,以秤錘做動力,每一小時鳴響附帶的鐘,自動報時,日誤差爲15~30分鐘。

喬萬尼·德·丹第被譽爲歐洲的鐘表之父。他用了16年的時間製造出一臺功能齊全的鐘,被稱爲宇宙渾天儀,它能夠表示出天空中一些行星的運行軌跡,還可以對宗教節日和每天的時間有所反映,它於1364年開始被使用。

1480-1511:早期之便攜計時器。德國NURNBERG的PETER HENLEIN 創造了第一隻懷錶,爲蛋型,鍍銅,單針表,只能指示大概的時間。此表也就是“紐倫堡蛋”,HENLEIN的創意很快被模仿,隨之產生了其他的‘紐倫堡蛋’。

1485:LEONARDO DA VINCI畫了一幅有錐型擺的鐘。此結構被之後的鐘所使用。

1575:在這時候桶型表越來越多,直到1600年橢型表的出現。

1635:這一階段的歷史主要圍繞着錐型輪擺的變遷——從鍾移植到表。其作用是幫助發條把能量平均化,無論滿鏈還是發條力幾近用完都可以有一樣的工作效果。

1657-1675:CHRISTIAN HUYGENS 在荷蘭發明了叫“REMONTOIRE”的表,此表擒縱器的工作更加連貫。同時平衡輪擺的螺旋形狀遊絲也產生了,此專利是歸1664 ROBERT HOOKE 或 1675 CHRISTIAN HUYGENS 所有的,THOMAS THOMPION也在同年申請了此專利。無論是誰發明的此結構,它都使鐘錶在精密程度上有了很大提高。此時的表每天誤差只在幾分鐘之內,也已有了分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