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歷史淵源有哪些

來源:趣味百科館 1.5W
霜降歷史淵源有哪些

1、《逸周書·周月》:“秋三月中氣:處暑、秋分、霜降。”

2、《國語·周語中》:“火見而清風戒寒。”三國吳韋昭注:“謂霜降之後,清風先至,所以戒人爲寒備也。”

3、東漢王充《論衡》曰:“雲霧,雨之徵也,夏則爲露,冬則爲霜,溫則爲雨,寒則爲雪,雨露凍凝者,皆由地發,非從天降。”無論是露還是霜,“皆由地發,非從天降”,“霜降”這個名字只是一種比喻。

4、魏巍《東方》第一部第十五章:“論節氣,還不到霜降,這裏已經下了好幾場霜。”

5、北方到了霜降時節,夜裏散熱很快,溫度會降到0攝氏度以下,於是圓潤的露水凝成六角形的霜花,形成入冬前的初霜景象。古人以爲霜是從天上降下來的,所以就把初霜時的節氣取名霜降,其實霜和露水一樣,都是空氣中的水汽凝結而成的。特別是夜裏無雲時,地面散熱更快,更容易結成霜,民諺有“霜重見晴天,瑞雪兆豐年”的說法。

6、用科學的眼光來看,“露結爲霜”是指露滴凍結而成的凍露,是堅硬的小冰珠,而霜凍是指由於溫度劇降而引起的作物凍害現象。其致害溫度因作物、品種和生育期的不同而異。霜的形成,則必須地面或地物的溫度降到0℃以下,並且貼地層中空氣中的水汽含量要達到一定程度。因此,發生霜凍時不一定出現霜,出現霜時也不一定就有霜凍發生。但是,因爲見霜時的溫度已經比較低,要是繼續冷卻,便很容易導致霜凍的發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