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思想主張

來源:趣味百科館 1.18W

莊子的核心思想是“道”,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張“道德”。在政治上,莊子主張無爲而治。其理由是萬物都是自由自在的時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規矩越多,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所以任何非自然的規矩,都是壓制人的幸福的。

莊子的思想主張

莊子的主要思想是什麼?

莊子的思想,可分爲三個主要內容。

一、無爲而治。

莊子的無爲理由,與老子完全不同。老子的無爲,其理由是反者道之動。也就是說,爲了實現真正的偉大社會成果,你不要妄動而要遵循規律。老子的無爲是爲了無不爲。而莊子的無爲,其理由是萬物(也包括所有人)都是自由自在的時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規矩越多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所以任何非自然的規矩,都是壓制人的幸福的。

二、逍遙遊。論幸福的兩種方式。

首先,莊子反對禮和法,以及一切“普遍性”社會道德。因爲莊子認爲,人與人是不同的,所謂的普遍道德,只不過是削足適履,壓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所以,逍遙遊的第一個層次,叫做萬類霜天競自由(瞎引用一下主席的詩詞了)。說萬物各有其本性,本無所謂高低。只要他們都各自 充分而自由的發揮了自己的自然能力,他們就同等幸福。比如小鳥的幸福就是枝頭高歌,大雁的幸福就是千里遷徙。各有各的幸福,但只要都實現了自己的自由,那他們是等同的幸福。

逍遙遊的第二個層次,高級的幸福。前面那種是低級的幸福,是有差異的幸福。那種有差異的幸福其實不可能真正圓滿,因爲萬物都不可能真正的“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萬物都受到各種制約。按西哲的說法,想怎麼做怎麼做是尼采的超人,但後來海德格爾指出,超人不可能實現,因爲人世間存在太多的限制,比如:人總是會死的,康熙都還要向天再借五百年嘛,可惜借不到。所以,更高級的幸福,只能是與天地融合。所謂與天地融合,就叫做:天人合一。這個境界,超越了萬物的區別,超越了人與世界的區別,我本身也已經感受不到了,人完全融入天地中,於是獲得永恆的幸福。

三、齊物論。論知識的三種層次,這代表了莊子的最高境界。知識的第一種層次,是惠施十論的層次——相對論。人人都只掌握片面的知識,妄圖用自己對片面知識的定義,來影響別人,獲得認可。莊子說,假設我與你辯論。我贏了,就代表我一定對麼?你贏了就代表你一定對麼?未必。我們再找第三人評判。第三人支持我,就代表我一定對麼?第三人支持你就代表你一定對麼?未必。一切都是相對的,靠人的討論人的站隊,得不到真理。所謂: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這是知識的第一階段

知識的第二階段:照之於天。這個階段大致等於惠施所謂的大一,小同異上升到大同異。不過惠施僅僅把這個作爲最高理想提出來,並沒有深入論述。而莊子的最高階段並非這個階段,對這個階段的論述比較詳細。萬有,也就是各種各樣知識,都是來源於“一”的,也就是萬物之母的那個唯一的“有”。從道的觀點看,每物都恰好是每物的那個樣子。萬物雖不同,都統一於一個整體,就是一。道行之而成道謂之而然,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無毀復通爲一。

知識的第三階段:混沌與坐忘。既已謂之一,且得無言乎?一與言爲二,二與一爲三。與惠施不同。莊子認爲一是不可思議的,如果可以思議,則至少言與思就在這個一之外,那就不是真正的一。於是真正的一是不可言說的。於是只能是混沌,達到混沌狀態的才能真正掌握絕對的知識。爲什麼要棄智,因爲相對的知識導致區別,而坐忘才能真正同一於天。不過原始的無知,不是有知後的坐忘,二者完全不同。

莊子的思想主張

莊子思想主張是清靜無爲,或者說是“無爲而治”。

主張順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視生死。

莊子是戰國中期哲學家,他的代表作《莊子》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

從生命的角度,莊子主張生命只是大道表現的形式,可以是莊周,也可以是蝴蝶。至於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道。

但大道與生命之間,內涵與形式之間並不能截然分際,本身是一體的。所以莊子認爲,單拿生命來說,並無意義,有意義的是生命與大道的統一,均齊萬物,通爲一,是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爲一。

於是莊子批評孔子不明白大道,一心去追求生命的價值,自陷牢籠而不自知。莊子說這是遁天倍情,叫作“遁天之刑”。

莊子的主要思想

一、哲學思想

莊子在哲學上,繼承發展了老子的思想,認爲“道”是客觀真實的存在,把“道”視爲宇宙萬物的本源。他說:“道之真以修身,其緒餘以爲國家,其土苴以爲天下。”(《莊子·讓王篇》)意思是,大道的真髓、精華用以修身,它的餘緒用以治理國家,它的糟粕用以教化天下。

又說:“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無以得殉名,謹守而勿失,是謂友其真。”(《莊子·秋水篇》)意思是,不要爲了人工而毀滅天然,不要爲了世故去毀滅性命,不要爲了貪得去身殉名利,謹守天道而不離失,這就是返璞歸真。

他繼承和發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認爲“道”是無限的、“自本子根”、“無所不在”的,強調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認有神的主宰。提出“通天下一氣耳”和“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爲生,散則爲死。”他的思想包含着樸素辨證法因素。

二、政治思想

莊子反對“人爲”,理想的社會是所謂“至德之世”。《莊子·應帝王》:“南海之帝爲儵,北海之帝爲忽,中央之帝爲渾沌。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這是主張自然,反對人爲的寓言。

另外,莊子反對儒家的等級觀念,儒家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莊子認爲“道通爲一”,認爲道在萬物,萬物平等。

三、文學思想

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爲”。他的學說涵蓋着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精神還是皈依於老子的哲學。莊子曾做過漆園吏,生活貧窮困頓,卻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

對於莊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爲重視,在唐開元二十五年莊子被詔號爲“南華真人”。《莊子》一書也被稱爲《南華真經》。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後世文學有深遠影響。

四、遊世思想

遊世思想是莊子思想中一個重要的部分。《莊子》三十三篇中,大多數篇章都涉及這個以遊戲態度解脫人生痛苦的主題,尤其以內七篇談得深入集中。古代人談論莊子比較重視遊世思想。

有人甚至說,“遊”這個字就是一部《莊子》的中心。 現代莊子研究,比較重視道論而輕視遊世思想。這一方面是因爲現代學術研究有特定的問題意識,另一方面,也是因爲遊世思想似乎只是提出一種迴避矛盾的消極主張,有點乏善可陳。

當然,學術界非常重視“逍遙遊”,但這是因爲“逍遙遊”涉及“追求精神自由”這一通常引起人們敬意的話題。所以談“逍遙遊”實質是談精神自由問題。“遊世”作爲一種遊戲人間的生存態度,則較少有人予以重視。

擴展資料:

主要成就

莊周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出現,標誌着在戰國時代,中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展到非常玄遠、高深的水平,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

因此,莊子不但是中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中國曆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後世影響

莊子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於他提出的“逍遙處世”之說,莊子塑造的人生境界,是最飄逸靈新的一種灑脫。正所謂“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在中國古代,沒有任何一個朝代,沒有任何一個學者,能對莊子核心內容的形而上學本體論予以發明、發展。戰國時期的形而上學的莊子是真實的存在的,但莊子的後世繼承卻是一條虛線。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莊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