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魚學名叫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2.06W

老頭魚的學名是鮟鱇魚,它俗名又叫做蛤蟆魚、結巴魚、海鬼魚等,鮟鱇魚是一種中型底棲魚類,平時的時候比較喜歡潛伏在海底,不善長游泳,大部分的時間是藉助胸鰭緩慢地行動,因爲每次行動都會發出類似於老頭咳嗽的聲音,因此又被稱爲老頭魚。

老頭魚學名叫什麼

老頭魚學名叫什麼魚

學名爲鮟鱇魚,俗名蛤蟆魚、老頭魚、結巴魚、海哈蟆、醜婆、海鬼魚等。

分佈:

老頭魚生活在溫帶海洋中50米到100米深的海底的海域的海魚,屬硬骨魚類,鮟鱇目,鮟鱇科,爲世界性魚類,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佈。

老頭魚名字的由來:

鮟鱇魚爲中型底棲魚類,平時潛伏海底,不善游泳。有時藉助於胸鰭在海灘塗上緩慢滑行,每移動一步哼哼,發出酷似老頭咳嗽的聲音。所以,在我國北方沿海又稱它“老頭魚”。

擴展資料

鮟鱇魚的生活習性:

1、鮟鱇一般底棲,靜伏於海底或緩慢活動。主要以各種小型魚類或幼魚爲食,也吃各種無脊椎動物和海鳥。

2、鮟鱇魚的胃口很大,它的胃中常充滿着鯊魚等大型魚類的骸骨。強生氏鮟鱇的胃能鼓得大大的,所以大獵物也能吞下。

3、肉食性,以頭頂上的鰭刺作爲誘餌,背鰭最前面的刺伸長像釣竿的樣子,前端有皮膚皺褶伸出去,看起來很像魚餌。利用此餌狀物搖晃,引誘獵物,待獵物接近時,便突然猛咬捕捉,再大口一口吞下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老頭魚

老頭魚的學名是什麼?

老頭魚,又名蛤蟆魚、鮟鱇魚、醜婆等。魚綱,鮟鱇目,鮟鱇科,體柔軟,無鱗,頭和體的邊緣有許多皮質突起。體前半部平扁,圓盤形,尾部細小。體長50釐米以上。背紫褐色,腹面淡色。頭大,口寬,牙尖銳,口內有黑白斑紋。胸鰭寬大,臂狀。背鰭最前3鰭棘分離,第一棘頂端有皮瓣(也叫皮質穗),瓣內寄生着一些發光的細菌,像一隻懸掛明燈的釣魚杆。此外,老頭魚也是鱸形目,塘鱧科的葛氏鱸塘鱧的俗稱。

外形特徵

長相呲牙咧嘴,眼睛朝天;身體粗壯而尾巴短小,口大如盆;鮟鱇的皮膚凹凸不平,棘刺四射;全身楞楞角角,異常粗糙。有人把它叫做“海鬼魚”。

老頭魚

鮟鱇魚有兩個背鰭。第一背鰭與一般魚不同,由5~6根獨立分離的鰭棘組成( 6根是黃鮟鱇,5 根是黑鮟鱇)。前兩銀位於吻背部。其頂端有皮質穗。第2背鰭與臂鰭均位於尾部。胸鰭很寬,側位,圓形,基部成臂狀,有利助身體滑行。腹鰭短小,喉位。尾鰭圓截形。全身裸露無鱗,在頭體上方及體側邊緣均有大小不一的皮質突起。[1] 頭大而扁。它的肌肉鬆弛,運動器官不發達。加上身體笨重,游泳相當困難,只能棲息在海底,用手臂一樣的胸鰭貼着海底爬行。

習性

鮟鱇爲近海底層魚類,常潛伏不動,以背鰭第一棘的皮瓣爲釣餌,誘捕那些趨光的魚蝦類。鮟鱇魚基本上是 吃等食的,美味總是送到它的口邊。在海上捕撈的鮟鱇魚,通常都是雌魚,一般見不到雄魚。這是因爲雄魚在出生不久,個體很小時就寄生在雌魚的身體上,大多已同雌魚結爲一體,但仔細觀察,仍可辨出雄魚的體形。雌雄如此親密無間,這在動物界中是比較罕見的。但也有極個別單獨生活的雄魚,據說有人在冰島外海捕撈的雄鮟鱇體重僅爲雌安康的千分之一。

鮟鱇是一個專業的釣魚能手。它的釣竿是由背鰭的第一鰭棘演變而來的。釣竿豎立在巨口的上方。鮟鱇的釣竿種類繁多,各種鮟鱇都有長短、粗細、大小、軟硬不同的釣竿。有些釣竿看起來很短,但是彈性很大,能夠彈出很遠。在釣竿的頂端,有一個肉質的小球或者膜狀物,用來引起小魚的注意。這是鮟鱇的誘餌,在生物學上叫做擬餌。有些棲息在黑暗深海中的鮟鱇還有能發光的擬餌,就像竹竿上挑着的小燈籠,時明時暗,閃閃爍爍。這樣的誘餌從不損壞,不用更換,在海水中飄來飄去,傻乎乎的小魚還以爲是一隻小蟲呢。鮟鱇釣魚的手段非常狡詐。它始終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用能隨意轉動的眼睛注視着四周的動靜。在擬餌的誘惑下,一旦發現小魚接近誘餌,就張開大嘴將小魚吸進嘴裏。就算這時小魚發現上當了,也來不及了。鮟鱇的嘴裏長着兩排向內倒伏的尖牙,小魚被鮟鱇咬住只有認命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