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晚飯的危害

來源:趣味百科館 2.04W

規律的飲食習慣對於人體的健康來說非常重要。不吃晚飯造成的危害有:

不吃晚飯的危害

1、傷害胃黏膜

飢餓感會促進胃裏胃酸分泌,不吃食物胃酸會腐蝕胃黏膜,長期下來胃潰瘍胃炎,甚至發展成胃癌都有可能。

2、抵抗力下降

人體飢餓時,細胞沒有足夠的能量,抵抗外界的干擾,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刺激,而出現各種明顯的病變。另外如果長期不吃晚飯,可能誘發低血糖,影響血糖的平衡,導致多種低血糖的症狀,有時候還會頭暈,記憶力減退,精神頹靡等等。

3、營養不平衡

很多人想要減肥,都不吃晚餐,這是非常不健康的做法。如果經常不吃晚餐,機體沒有補充足夠的能量,常常導致營養不良,消化功能異常的現象。

4、影響睡眠

如果人們經常晚上加班,能量消耗過多,容易產生飢餓感,消化系統也會給大腦發出信號。這個時候如果沒有能量的補給,那麼神經系統一直處於興奮的狀態,容易影響睡眠的質量,身體得不到休息,常常會感到疲憊,精神不振的症狀。

不吃晚餐有哪危害?

1、古人提倡“過午不食”

“過午不食”更多是從修行的角度來說,作爲養生方式應該因人而異,不可盲目照搬。專家認爲,一日三餐久經考驗,符合人體規律,不可隨意打亂。

2、晚飯吃進太多熱量就會轉化爲脂肪

如果不吃晚飯的初衷是減少腸胃負擔,減少熱能堆積,似乎還有些科學性。

不過若能做到恰當的飲食,合理地運動,即使吃晚飯,也不會堆積脂肪。因此,大家沒必要太走極端。

3、飢餓可促使吞噬細胞清理體內垃圾

這個說法不太科學。人體飢餓時,細胞也處於一種“萎縮”狀態,沒有能力去吞噬有害細胞,反而會受到損害。

此外,不吃晚飯容易誘發低血糖,導致器官營養供給不夠,人體抵抗力也會隨之下降。

4、飢餓狀態下才能分泌大量消化液

這個說法實在離譜。進食纔會刺激消化腺分泌大量消化液,人體在飢餓狀態下,器官分泌消化液的功能相對處於“封閉”狀態。

從口腔來講,咀嚼食物時,纔會大量釋放唾液;食道也會隨之釋放一些黏液,有助於食物順利進入胃中;胃開始加快蠕動,產生消化酶;接下來,十二指腸會刺激膽囊釋放膽汁,幫助分解食物中的脂肪。

不吃晚飯胃酸會傷害胃黏膜,對養胃不利。

9種晚餐最傷身

雖然不吃晚餐大錯特錯,但吃得不對也會影響身體健康,這9種最差晚餐,還是不吃爲妙。

1、離不開肉

英國營養科學顧問委員會指出,晚上過量攝入紅肉和加工肉製品,如熱狗、漢堡、香腸等,會增加患腸癌的風險。

紅肉油炸或燒烤後,會產生異環胺類化合物,還可能導致腸癌。並且紅肉纖維含量低,易引起便祕,從而影響膽汁及膽酸的中和,刺激大腸上皮細胞。

2、總吃剩飯

統計發現,很多胰腺炎尤其是急性胰腺炎的發病,都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有關,比如暴飲暴食、食用變質食物等。

特別是變質蛋白含量高的剩魚、剩肉後,也可能導致細菌感染,進一步誘發胰腺病變。

3、吃產氣食物

晚上吃一些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較多氣體的食物,如豆類、包心菜、綠椰菜、青椒、茄子、土豆、芋頭、玉米、香蕉、麪包、柑橘類水果和添加木糖醇的飲料及甜點等,會讓人產生腹脹感,妨礙正常睡眠。

4、吃得太辣

過辣飲食易讓腸胃產生灼燒感,導致胃食管反流或便祕、大便乾燥等問題。另外,晚上吃的過鹹過辣,如攝入大量辣椒、大蒜及生洋蔥等辛辣的食物,也會造成某些人胃部灼熱及消化不良,從而干擾睡眠。

5、不吃主食

美國營養學家研究顯示,主食吃得少,壞膽固醇會增高,患心臟病的風險就更大。以水果當主食的行爲,極易造成營養不良和營養不均。

6、愛喝煲湯

肉湯如排骨湯、豬蹄湯等,其中的脂肪含量很高,尤其對心血管有害的飽和脂肪含量很高,不宜常喝;高血壓患者不適喝太鹹的湯;痛風患者不應多喝海鮮湯等動物性食品的湯,因爲其中的嘌呤含量較高。

胃腸不好、食慾不振的人通常脂肪消化能力也比較弱,如果要喝肉湯等,應該先去掉湯裏的大部分浮油。

7、喜吃甜品

過於甜膩的東西很容易給腸胃消化造成負擔。甜品中的糖分很難在休息的狀態下分解,進而會轉換成脂肪,容易造成肥胖。長此以往也有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可能。

8、生冷黏硬

生冷,一般指未經過烹飪處理的、比較涼的食物,比如梨、香瓜、生西紅柿等生冷瓜果,或是涼拌黃瓜、涼拌海蜇等涼拌菜;而黏硬,則是指是湯圓、年糕、切糕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乾煸、幹炸、水分很少的乾硬食物。

這些食物進入胃內後,會直接影響胃的工作,讓原本可以很溫和進行的消化活動變得異常亢奮,容易導致急慢性胃炎等胃病。

9、過量飲酒

睡前飲酒會使酒中的很多有害物質在體內存積,毒害身體,損傷視網膜,降低抵抗力,並使打鼾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明顯加重。

因此,儘量保證睡前4~6小時內不飲酒,晚上的應酬能少則少。如果不得已,睡前喝了酒,最好再喝點綠茶解酒,或喝點溫牛奶保護胃黏膜。

長期不吃晚飯,會對身體產生哪些不良影響?

現在流行一種“過午不食”的 養生 方式,很多人主張不吃晚飯,但是你知道嗎?長期不吃晚餐,不僅不能起到 養生 作用,還容易引起失眠,胃病等。也就是說,不吃晚餐不僅達不到延年益壽的作用,對 健康 也有一定影響。

長時間不吃晚餐會產生哪些危害?

1.容易引起胃病

空腹通常會刺激消化器官代謝大量胃酸,而胃酸還會損害胃腸功能,破壞胃腸粘膜,對消化道的維護非常有害。這就是爲什麼我們一日三餐都要吃,主要與我們自身的生理結構有關。我們的胃粘膜一直在分泌胃酸,所以胃的環境可以說是一個強酸環境。我們日常的食物大多是鹼性的,所以吃東西可以中和胃酸,減少對胃黏膜的損傷。如果長時間不吃晚餐,很容易引起胃粘膜增厚,損害消化道,還會導致胃炎甚至胃病。

2.營養不良

有些人認爲不吃晚飯沒關係。等到第二天再說。彌補前一天沒吃的那頓飯有用嗎?事實上,情況並非如此。當身體需要食物補充營養時,如果沒有及時補充,那麼身體機能就不能正常發揮作用。一兩次,你可能什麼都感覺不到,但長此以往,會破壞營養素的吸收,也容易營養不良,所以不吃正餐最好不要減肥。

3.免疫力下降

如果把人體的營養攝入量與10相比,那麼早餐、午餐和晚餐的營養比例是3:4:3,也就是說,晚餐中的營養也佔一天總營養的十分之三。如果不吃晚餐,身體就無法補充全面的營養,很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我們的身體就像一個精密的儀器,如果外界的“動力”補充不足,就會繼續消耗現有的營養,如果我們體內的營養持續缺乏,還會影響各種組織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長期下去,就會影響內分泌水平,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

4.容易變胖

不吃晚餐,就無法補充身體的熱量,新陳代謝就會降低,減少卡路里的消耗,因此。很容易發胖。很多人忍不住不吃晚飯,只是爲了減肥,但如果晚上不吃,體重會越來越輕。經常晚上不吃東西,身體就會缺乏營養,身體各個部位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新陳代謝就會減慢,如果這樣下去,就不利於減肥。所以如果晚上不吃東西減肥,但如果恢復正常飲食,體重會很快增加,甚至比以前增加。

5.影響睡眠

晚上,午餐已經基本被身體消化吸收,如果你堅持不吃晚飯,在飢餓的情況下,更難入睡。即使你睡着了,也很容易從飢餓中醒來。從長遠來看,睡眠質量嚴重下降。第二天醒來,你不僅眼睛下面會有黑眼圈,還會覺得身體太累了。

當然,不吃晚飯對身體不好,但是如果中午吃太多高熱量的食物,也可以通過少吃或不吃晚餐來達到每日均衡營養攝入的目的。正常情況下,如果中午吃了太多高熱量的食物,你會覺得很有支撐力,晚餐就是要吃得均衡營養,而且容易消化,這樣才能更好地減輕胃的消化不良或營養不良,也能更好地保持 健康 。

不吃晚餐的危害有哪些?

1.低血糖。規律的進食才能夠保持血糖的穩定。晚上長期不吃晚飯,身體所需要的糖分也不夠,長此以往就會誘發低血糖。

2.影響睡眠。一般人在中午12點左右吃午飯,到了晚上睡覺的時候,往往已經過了十個小時以上。十個小時不進食,早已飢腸轆轆。因此,如果不吃晚飯,到睡覺時可能會餓得睡不着覺,影響睡眠質量。

3.傷胃。我們的胃每時每刻都在分泌消化液,例如胃酸,因此整個胃的環境都是酸性的。如果不吃晚飯,胃裏將長時間沒有東西可消化,消化液就會不斷腐蝕胃壁和胃黏膜,長此以往很容易誘發胃潰瘍、胃炎等疾病,嚴重的甚至會引發胃癌。

晚餐怎麼吃,養生又減肥?

雖然不吃晚餐的壞處已經昭然若揭,但如果吃得不健康,也不是什麼好事,尤其是這兩種“傷身晚餐”:

晚上只吃肉。已經有很多項臨牀研究表示,經常吃紅肉和加工類肉製品的人羣,患大腸癌的風險比普通更高,尤其是香腸、臘肉、燒烤肉類等等。

愛喝老火湯。我國南方地區的人們很喜歡用各類藥材、食材煮一煲老火湯在晚餐時喝。這種湯一般都需要熬煮數個小時,在煮的過程中食材會釋放出大量的嘌呤,經常喝這種湯容易導致尿酸升高,得痛風。

所以,健康的晚餐除了儘量避免以上食物,還可以遵循以下的進食方式:

1.不要吃的太晚。建議在下午5點到晚上7點之間進食,吃得太晚的話容易導致在睡覺前還沒有消化完畢,影響睡眠,也容易導致體重增加。

2.吃飯時集中注意力。很多人喜歡在吃飯的時候玩手機、看電視,三心二意。這樣會分散注意力,不知不覺就會過多地進食,且會增加胃部消化的負擔。

3.保證食物的多樣性。健康的身體與均衡的飲食息息相關,晚飯儘量保證一定的蔬菜、粗糧的攝入,不要挑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