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加之罪是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2.55W

意思是:要想加罪於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欲加之罪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欲加之罪

成語發音:yù jiā zhī zuì

成語解釋:要想加罪於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成語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十年》:“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指給人強加罪名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查看更多欲加之罪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清·許奉恩《裏乘》第二卷:“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欲加之罪意思是什麼

欲:要。想要給人加上個罪名。指隨心所欲地 誣陷 人。

成語出處: 《 左傳 ?僖公十年》:“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成語例句: 僧孺數爲德裕掎摭,

欲加之罪的近義詞: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左傳·僖公十年》載: 晉 獻公 死後, 晉 大夫 裏克 先後殺公子 奚齊 、公子 卓 及大夫 荀

成語語法: 作賓語;指給人強加罪名

欲加之罪是什麼意思

您好!這條成語的完整的文字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欲:要;患:憂愁,擔心;辭:言辭,指藉口。要想加罪於人,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隨心所欲地誣陷人。

出自《左傳·僖公十年》:“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意思是什麼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意思是說即使這個人是沒有過錯的,但是也可以羅織罪名作爲這個人犯罪的理由。也就是如果一心一意想要加罪於人,就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隨心所欲地陷害人。

常用作賓語,分句,指給人強加罪名。

出處:春秋時期《左傳·僖公十年》:“對曰:‘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臣聞命矣。伏劍而死。”

譯文:裏克回答說:“沒有奚齊、卓子的被廢,君王怎麼能興起?要給人加上罪名,還怕沒有話說嗎?下臣知道國君的意思了。”說完,用劍自殺而死。

近義詞

衆口鑠金,積毀銷骨

解釋:鑠金:熔化金屬;積毀:積累的毀謗;銷骨:熔化骨頭。衆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紛紛而來的毀謗足以致人於死地。比喻輿論力量的強大。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張儀列傳》:“積羽沉舟,羣輕折軸,衆口鑠金,積毀銷骨。”

譯文:羽毛雖小,積多了也能把船壓沉。輕的東西積多了,也能壓斷車軸。人人這麼說,足以熔化金。一次又一次的毀謗,積累下來足以致人於毀滅之地。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欲加之罪,何患無詞。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是:如果一心一意想要加罪於人,就不愁找不到罪名。指隨心所欲地陷害人。

原文:

十年春,狄滅溫,蘇子無信也。蘇子叛王即狄,又不能於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滅。蘇子奔衛。  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黨會齊隰朋立晉侯。晉侯殺裏克以說。將殺裏克,公使謂之曰:「微子則不及此。雖然,子弒二君與一大夫,爲子君者不亦難乎?」對曰:「不有廢也,君何以興?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臣聞命矣。」伏劍而死。

譯文:

十年春季,狄人滅亡溫國,這是由於蘇子不講信義。蘇子背叛周襄王而投奔狄人,又和狄人處不來,狄人進攻他,周襄王不去救援,因此滅亡。蘇子逃亡到衛國。 夏季,四月,周公忌父、王子黨會合齊國的隰朋立了晉惠公。晉惠公殺死裏克表示討好。將要殺掉裏克以前,晉惠公派人對他說:“如果沒有您,我就做不了晉君。

儘管如此,您殺了兩個國君一個大夫,做您國君的人,不也太難了嗎?”裏克回答說:“沒有奚齊、卓子的被廢,君王怎麼能興起?要給人加上罪名,還怕沒有話說嗎?下臣知道國君的意思了。”說完,用劍自殺而死。

擴展資料

《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漢朝以後纔多稱《左傳》。它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左傳》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是研究先秦歷史和春秋時期歷史的重要文獻,對後世的史學產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對確立編年體史書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而且由於它具有強烈的儒家思想傾向,強調等級秩序與宗法倫理,重視長幼尊卑之別,同時也表現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歷史資料。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欲加之罪,何患無詞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左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