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後感

來源:趣味百科館 1.62W

少年維特的煩惱》記敘的是:維特隻身一人來到瓦爾海姆,認識了天使般美麗純潔的少女夏綠蒂,並對她一件傾心。可綠蒂已經與阿爾伯特定了婚。維特他很矛盾,於是便去了很遠的地方。回來時綠蒂很開心,可維特依然放不下這段感情,最後舉槍自殺。

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後感

維特是悲哀的,他的自殺是一個悲劇,即使他活在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他也依舊會是這樣一個悲劇,這是他的精神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強烈背離而衍生的性格使然,他是一個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看着這個現實世界的一切並渴望它和自己的精神世界重合的人,這注定了他的悲劇性;他對綠蒂的情感,也過多的傾向於他的精神想象,如果最後綠蒂跟他在一起,也許(或者可以說是一定)也會發現她其實並沒有他想象的那麼美好(也許我們應該慶幸這一點,綠蒂一直到最後在他心中依舊是美好的);他無法立足於這個社會,死後也不能以基督徒的方式安葬在教堂墓地,他在活着的時候是孤獨的,死後也依舊孤獨。



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我爲大家收集的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1

像是一種緣分與宿命,維特的故事在這個怪異的冬天走入我的生活,激起了我心中一陣陣的淺痛,讓我對生命和愛情多了一點思考和理解。突然發現,歌德和維特總會適時出現在我面前,以兩個心理醫師的身份向我娓娓講述生活的真諦。於是,深層的探尋和理性的追逐成爲了我這個寒冬,這段生命的主旋律,悠悠迴盪。

這本書分上下兩卷。上卷寫維特少年時在村莊裏自由幸福的生活,和他與夏綠蒂相遇、相識、相知、相處的過程,以及他對夏綠蒂深深的暗戀。後來由於夏綠蒂已經與別人訂婚,維特不想打攪他們的生活忍痛離開了故鄉。從此開始了下卷。在下卷中,寫了維特當公使時的生活,維特辭職回鄉後,又開始與夏綠蒂交往,阿爾勃特覺察出了維特與夏綠蒂之間的曖昧的關係開始漸漸疏遠維特,維特對夏綠蒂的愛更是日益加深,對於夏綠蒂不屬於自己的事實更是陷入了極度的煩惱與悲痛之中,夏綠蒂覺察出了維特的憂愁,她漸漸發現自己也愛上了維特。事情越來越糾結。有份和抑鬱漸漸深入到維特的心靈。他的精神也日漸崩潰,他的身形也日漸枯萎,內心在一次又一次掙扎中也變得越來越混亂,最後心力憔悴。內心的掙扎是他消耗了巨大的精力,因此他不再是個朝氣蓬勃思維敏捷,聰明機智的人,而是變得焦躁易怒。他的惆悵,他的迷亂,他的厭世使他產生了求死的念頭。也許只有這樣選擇才能讓他自己找到人生的另一種出口方式。他一在對自己說:“這絕對不是一種魯莽偏激的行爲,我要懷着美好的憧憬、懷着寧靜的心情,用最堅毅的態度來完成它。”

在維特准備自殺,生命最後的那段日子,他給夏綠蒂寫了很多信。“在晴朗的夏日午後,當你站在山頭眺望遠方優美的景緻時,請想念我啊,因爲那裏是我最喜歡徜徉的地方在夕陽餘暉之時,在輕風吹拂小草的地方,請尋覓我的墓石呵,看看我墳墓上的野草是如何在夕陽餘暉下瑟縮、飄搖。”

夏綠蒂逐漸發現自己如此摯愛着他。在兩人最後的一次見面中,維特失去了控制力,而夏綠蒂也陷入了深情之中,“兩人緊緊相擁在了一起,萬分感傷地流下了眼淚。”“兩人的臉越來越近,世界在他們的眼前消失了,一陣擁抱之後,維特將她摟在懷裏,並且在他顫抖,微微呢喃的脣上灑下無數的狂吻。”維特的夢終於成真了!!!但一生只有這一次,維特求死的決心已定,他不願破壞夏綠蒂和阿爾勃特的家庭。

維特在最後的一個晚上,給夏綠蒂寫了最後一封信,“子彈已上膛。時鐘正巧了十二下,一切就這樣吧。夏綠蒂!祝你幸福!別了!永別了!我們來生再相見了!!”

有位鄰居看到火花閃了一下,緊接着便聽到一聲槍響。

維特死時穿着自己最愛的裝束:長筒皮靴、藍色的燕尾服和黃色的背心。當夏綠蒂聽到這一噩耗時,昏倒過去,在維特出殯那天,夏綠蒂已是生命垂危了。沒有任何牧師爲維特送葬,也沒有人跟着靈柩誦經。

這樣,故事就完了。

真的很悲痛。維特的處境和心理我們從作者的描寫中可以真切地體會到。我相信讀完之後,人們只有同情,沒有人會表示鄙夷與不屑。歌德在作品中全力投入了他對人類感情和心靈本性的真切關懷,認爲人活在世上,就應該向維特那樣敢愛敢恨人不僅僅是爲了自己的所愛而活着,他還要向浮士德那樣,爲追求自己靈魂的完整而活着。

“如果人們不用他們的想象力忙於回憶往昔的不幸,而是竭力忍受截然不同的現在,那麼,這世間就會少了許多痛苦。”當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那就是:昨天已經成爲過去,明天是一個未知,而我們最重要的是今天。我們從過去走到現在,或許我們的過去很不幸,風霜雪雨,路途坎坷,或許我們的過去陽光明媚,風和柳麗,我們所要珍惜的也是今天。而我們常常對回憶中的痛苦念念不忘,耿耿於懷,揹負着記憶的包袱無法釋懷,忘記了最重要的不是銘記昨天的磨難,而是成就今天的自己,抓住即將流失的今天,奮力地拼搏,我們就不會對生活失望,對人生悲觀,對生命不負責任,頹唐失落,痛苦不堪。我們將擁有的是豐富精彩的每一天,是閃光的希望。

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2

整部作品像一篇感傷的抒情詩,坦率、真實,坦露心扉,毫無矯飾,毫不做作,無論是主人公愛的歡愉或痛苦,都躍然紙上,像是捧出一顆跳動的心,激起讀者情感上的強烈共鳴和精神上的極度震動。正因爲如此,這部小說一出版就使年輕一代如癡如狂,有的與維特遭遇相仿的人甚至輕生而死。這部作品產生了如此大的影響,歌德本人就此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爲它的出現適逢其時的緣故。就像爆炸一隻地雷只需一點導火索那樣,這次在讀者中引起的爆炸也是這樣。

維特出生於一個較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他能詩善畫,熱愛自然,多情善感。初春的一天,爲了排遣內心的煩惱,他告別了家人與好友,來到一個風景宜人的偏僻山村。這位靠父親遺產過着自由自在生活的少年,對山村的自然景色和純樸的生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山村的一切如天堂般美好,青山幽谷、晨曦暮靄、村童幼女……這些使他感到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忘掉了一切煩惱。沒過多久,在一次舞會上,維特認識了當地一位法官的女兒綠蒂,便一下子迷上了她。他與綠蒂一起跳舞,他彷彿感到世界只有他們倆個。雖然綠蒂早已定婚,但對維特非常傾心。舞會結束後,他們激動地站在窗前,綠蒂含着淚水望着維特,維特更是深入感情的漩渦中,熱淚縱橫地吻着她的手。

從此以後,儘管日月升起又落下,維特卻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在他心中只有綠蒂。綠蒂的未婚夫阿爾伯特回來了,他很愛綠蒂,對維特也很好,他們在一起談論綠蒂。那綠色的山麓、悠然的溪水、飄浮的雲再也不能使他平靜了,他常感到自身的渺小,感到不自在,夜晚,他常常夢到綠蒂坐在身旁,早上醒來,牀上卻只有他一個人,他只有嘆息命運的不濟。最終在朋友的勸說下,他下決心離開心愛的綠蒂,離開那曾經給他帶來歡樂與幸福的小山村。維特回到城市,在公使館當了辦事員。他儘可能使自己適應這份工作,然而官僚習氣十足的上司對他的工作吹毛求疵,處處刁難他,他的同事們也戒備提防,唯恐別人超過自己,這一切都使他產生許多苦惱。正當他深感百無聊賴時,一個偶然的機會,結識了一位令人敬重的C伯爵。C伯爵謙遜老實,博學多才,對維特也很友善和信任,給維特帶來一絲安慰。一天伯爵請他到家中吃飯,不料飯後來了一羣貴族,他們帶着高傲鄙視的神情看着維特。連和他認識的人也不敢和他說話了,伯爵前來催他趕快離開這裏,不管他走到哪裏,都能看到嘲笑的面孔,聽到譏諷的話語,他一氣之下終於辭了公職。

他應一位侯爵將軍之邀,去了獵莊,期間他曾想從軍,但在侯爵的勸告下,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侯爵待他很好,但他在那兒始終感到不自在。他一直懷念着綠蒂,在心的牽引下他又回到原先的山村。山村的景物雖然依舊,但人事全非。心愛的綠蒂早已成了阿爾伯特的妻子,而善良的村民一個個慘遭不幸。他去拜訪曾爲他們作過畫的兩個孩子,但孩子的母親告訴他,她的小兒子已經死了;他去訪問向他講述過內心祕密的農夫,恰好在路上遇見他,農夫說自己被解僱了,原因是他大膽地向女主人表示了愛情,她的弟弟怕他搶走了姐姐的財產而解僱了他。他不下千百次地想擁抱綠蒂,哪怕把她壓在心上一次,內心的空隙也就填滿了,可是見到她卻不敢伸手。他看到了因愛戀綠蒂而丟了工作併發瘋的青年,後來這個青年殺死了一個農夫,維特很同情他,想要救他,竭盡全力爲他辯護,結果遭到法官的反對。救人不成,使他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之中,他也深感自己窮途末路,痛苦煩惱到極點,任憑感情驅使自己朝着可悲的結局一步步走去。

聖誕節前的一天,他又來到心上人綠蒂的身邊,作最後的訣別。此時即將熄滅的愛情之火瞬間又放射出光芒,他對綠蒂朗誦奧西恩的悲歌,同時緊緊擁抱着她。兩天後,他留下令人不忍卒讀的遺書,午夜時分,他一邊默唸着“綠蒂!綠蒂!別了啊,別了!”,一邊拿起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時也結束了自己的煩惱。

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3

20xx年5月29日,下午六點,小配看完了《少年維特的煩惱》。

又是一個月,一本兩百頁左右的小書,我竟然花了一個月,其實今天一下午就看完了一百頁,實際算來一天就可以把它看完小配硬生生用了一個月,該打!

少年維特有煩惱,小配也有煩惱。可是我們二者的煩惱不是同一種煩惱,維特爲愛而煩惱,小配爲學業而煩惱,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小配和維特之間是有共鳴的。

這本書是德國大文豪歌德寫的,小配是個“文盲”,有一陣子竟然分不清雨果和歌德。歌德大文豪有一句被當代高中生無數次引用進作文裏的名言:“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可以看出,歌德大文豪是個樂觀的人。

《少年維特的煩惱》是一部書信體小說,講述的是一個十八世紀的法國青年維特在一場聚會中與少女綠蒂相遇,併爲她的聰慧、善良、開朗的性格、高尚的品格所折服而狂烈地愛上了她,不幸的是,此時的綠蒂已有未婚夫,他的愛情使他無望而煩惱。後來維特爲了擺脫對綠蒂狂熱的感情的糾纏,他主動離開綠蒂,去往公使館擔任祕書。可維特接受不了職場上的不公,腐朽,虛僞,最終還是憤而辭職,後維特在參加一位侯爵的宴席時與周遭衆人照樣還是格格不入,於是最終他回到綠蒂的身邊。此時綠蒂已經與阿爾伯特結婚,他再也不能隨時陪伴在她身邊了,最終維特在內心一次又一次的煎熬中,對他與綠蒂的愛情絕望,對這個黑暗腐朽的社會失望,在絕望中飲彈而亡。

可惜啊,可惜。

書中的前言提到,維特是以歌德自身爲原型的。歌德年輕時和維特一樣在一場聚會上機緣巧合地認識了一個叫做夏綠蒂的姑娘,無奈夏綠蒂名花已有主,她的未婚夫與歌德很聊得來,後來因爲夏綠蒂歌德和他還成爲了好朋友,只可惜在愛情與友情面前,二人都選擇了愛情。歌德依舊對夏綠蒂情根深種,後聽從友人的勸告,離開了夏綠蒂。也許是因爲詩人天性多情,歌德一生中對許多個女子有過愛慕之情,可他對夏綠蒂的愛慕確實最特別的。之所以寫下這部作品,起因之一是因爲他知道的一個同僚瘋狂愛慕另一個同事的妻子,這個同僚叫做耶路撒冷,後因爲流言,耶路撒冷不再被允許和同事的妻子見面,於是他出走謀職,最終因受不了官場的腐朽黑暗,最終自殺。

朱光潛先生曾說:“個人不能脫離一定的時代、社會和階級而超然懸在真空裏,歌德的看法,代表着西方資產階級上升時期正開始流行的個人至上的個人中心觀點。”雖然歌德曾否認維特與時代有關,說維特的陰鬱心理只緣於個人的特殊遭遇,但事實上,維特的“跟着情感走”、力求擁有廣闊的個人自由空間、泛神論的觀點和頹廢輕生,這些特點都不是維特一個人擁有的,而是“狂飆突進”一代德國青年精神風貌的`時代印記。

經典永流傳,我認爲當代中國也有着許許多多的“維特”。如今社會繁華,我國已全面步入小康,可在社會的各個地方,都有着許許多多囿於學習壓力、職場壓力、家庭壓力、生活壓力的青年們。這些年常常有曝出各種案件,諸如“高中生大學聯考失利跳樓自殺”、“職場青年抑鬱症跳樓自殺”、“某男子公司破產跳樓”的頭條,可見,每個時代都有“維特”因走不出“煩惱”而結束自己的生命,面對這樣令人痛惜的事實,我們該不該採取行動,去開導或者呵護身邊有“煩惱”的人呢?我們心中的人道主義告訴我們要,可這並不能杜絕一切因“煩惱”而結束生命的慘案,除了重要的親人、戀人與好友的開導,我們往往更需要的是自我的開導。在無數個“深夜網抑雲時刻”,在無數個“emotional damage時刻”,在無數個低谷期,“當局者”僅僅靠他人的“救濟”往往是不夠的,“煥發新生”地度過這個艱難期最重要的還是學會“自渡”。

苦難不可避免,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人都有“世界已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的豁達,學會勇敢地自我排解,不囿於方寸之地,才能生活的更好。

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4

《少年維特之煩惱》是德國十八世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約翰·歌德的代表作,這部作品使歌德由德意志詩人而成爲一個世界詩人,小說風行各國,掀起一股“少年維特熱”。《少年維特之煩惱》篇幅不長,情節也並不複雜曲折,主要角色只有維特和綠蒂兩人,全書以主人翁維特不幸的戀愛經歷和在社會上處處遇到挫折這一根線索串連起來,構成一部完整的小說。

這篇描寫熾熱而不幸的愛情的故事,其重要意義在於,它表現的不僅是一個孤立的感情和痛苦,而是整個時代的感情、憧憬和痛苦。主人公是出身市民階級的青年人;他在藝術上有天賦,爲消遣而畫畫,職業是公使館的祕書。歌德由自主地使這個青年具有他年輕時期的看法、感情和想法,賦予他以他自己的全部豐富卓越的才智。這就把維特變成了一個偉大的象徵性人物;他不僅代表了時代精神,而且代表了新時代的才智。他的宏富偉大的程度幾乎和他的命運不相稱。” 維特出身市民家庭,他思想敏銳、感情豐富、才識過人,是一代覺醒的青年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資產階級關於“個性解放”、“感情自由”、“平等、博愛”等的思想意識,無不滲透進他的言行舉止之中,而具體化爲對於“自然”的無限信仰和崇奉。他熱情謳歌自然,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裏,視自然神性之所在,以“自然的兒子、朋友和情人”自居,甚至渴望成爲“無所不在的上帝的一面鏡子”,這裏的上帝正是他崇尚的大自然。他對自己的心負責:“我這顆心是我唯一的驕傲,只有它纔是一切的源泉,一切力量,一切福佑,一切災難的源泉。” “我所知道的,誰都能夠知道。——只有我的心才爲我所獨有。” 維特對自然有着特殊的敏感,他熱愛自然風光秀麗的小村子——瓦爾海姆,“在這裏感到很愜意。在這天堂般的地方寂寞是一劑治心靈的良藥,而這韶華時節正以它明媚的春光溫暖着我常常寒顫的心。”他甚至“想變作金甲蟲,遨遊於芳香馥郁的海洋中,盡情攝取種種養分。”將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因爲陶醉於大自然的美景,他將自己的藝術也拋到了一邊:“我是多麼幸福啊,我的摯友,我完全沉浸在寧靜生活的感受之中,以至於把自己的藝術也擱置在一邊。我現在無法作畫,一筆也畫不了,和以往相比,此刻我是位更大的畫家。——每當後來我眼前暮色朦朧,我周圍的世界以及天空像情人的倩影整個都憩息在我心靈中時,我往往便會生出憧憬,並思忖:啊,你要是能把這一切重現,是能將你心中如此豐富、如此溫馨的情景寫在紙上,使之成爲你心靈的鏡子,如你的心靈是博大無垠的上帝的鏡子一樣,那該多好!” 只有和處於自然純真狀態的人在一起,他才覺得快活。 “當地的下層老百姓”“很喜歡”他,“尤其是孩子。”而每當他們“只能一起走一小段路”,他“就感到難過。”他還仰慕來自民間的人荷馬和莪相,嚮往荷馬史詩和《聖經》中所描述的樸素自然的先民生活與平等和睦的人與人的關係——當維特第一次在綠蒂家的前廳裏與綠蒂相遇時,他就被這位美麗善良的姑娘吸引了。他眼中的綠蒂“那麼聰敏卻那麼單純,那麼堅毅卻那麼善良,那麼勤謹卻那麼嫺靜”,簡直像塊無瑕美玉似的保持了一個少女全部可愛的自然本性,難怪維特稱她是“一位天使”,一見鍾情,並一往情深。而他對綠蒂的感情也不只是“喜歡”,更不是“想佔有”。

作者歌德將自己青年時代的人生追求融入了《少年維特之煩惱》這部小說中,使維特的自然、純真和自由平等的人生追求具有了現實意義,這種狂飆突進的理想與德國社會現實的格格不入導致了維特的自殺悲劇,也正是這種純真美好的理想引起了人們的廣泛共鳴。即使是在現代社會的今天,儘管維特以自殺解決問題的方式可能讓人無法認同,但維特的人生故事仍然能夠以真情打動人,這也正顯示出《少年維特之煩惱》這部不朽名著的永恆魅力。

少年維特的煩惱讀後感5

“對於他的精神和品格,你們定會深表欽佩和愛憐,對於他的命運會撒下你們的淚水,善良的人啊,你正體驗着他那樣的苦惱,從他的悲痛中汲取安慰吧,如果由於命運或者你自己的過錯,無法找到一個親密的知己,那就讓這本書做你的的朋友吧。”隨着開篇致詞我進入了維特的世界。

《少年維特的煩惱》講述的是一位才華橫溢、熱愛自然的青年維特獨自一人到青山幽谷、晨曦暮露的小山村,他盡情地沉醉於這夢幻般的自然景色中,怡然自得。這種愜意的日子沒過多久,維特在一次舞會上認識了一位年輕美貌的姑娘綠蒂,並深深地愛上了她。可誰也沒想到綠蒂竟然已經訂婚了,她的忠誠使她無法將自己的愛情獻給維特。這無疑是給熱戀中的維特一個沉重的打擊,一系列的煩惱也隨之而來,他只好告別綠蒂,不捨地離開了。可在那個腐敗的社會,他處處碰壁,心靈再次承受着痛苦和失落,他又再次回到原先的山村。物是人非啊!綠蒂結了婚,善良的村民也一個個慘遭不幸,他絕望了,在奧西思的悲歌中,用shou槍對準了自己的頭顱……

《少年維特的煩惱》是年輕的歌德用自己的血和淚栽培出來的,本書採用了書信的方式,將維特的內心世界淋漓盡致地呈現在人們的眼前,維特的句句肺腑之言牽動着所有讀者的心……

對於維特的死,人們有許多不同的觀點:

有的人對維特的死感到忿忿不滿,他何必爲了一個女人就放棄自己寶貴的生命呢?這種死算得了什麼偉大,根本就是懦夫的表現。

又有的人爲維特的死感到不值。維特說過只有自己的死才能給綠蒂帶來安寧和幸福,真的會這樣麼?維特太天真了,他的死只會使綠蒂更痛苦,只會使綠蒂認爲維特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自己纔是殺害維特的兇手,這樣的綠蒂能如維特所願的得到安寧和幸福嗎?不,她會一輩子活在愧疚之中的。還有維特的親人、朋友,他們也會因此而難過。維特本以一死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可最終只會給更多的人帶來不幸,這不是不值得麼!

有人卻認爲維特的死是偉大的,他忠於綠蒂,愛之太深了,他忍受着被拒絕的痛苦,最終選擇了爲綠蒂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爲愛而死,多麼無私而偉大啊!

我所認爲的是另一種說法:雖不贊成維特的自殺,但對他的死表示理解。

維特爲對綠蒂熾熱的愛,使他感到無比的幸福,愛之深之切,又成爲維特無限煩惱的根源,這種神魂顛倒的愛,以及封建社會的不合理制度、舊秩序、陋習、偏見和壓力將維特一步步推向死亡的邊緣。上帝知道,當一個人面對他所珍愛的東西卻不能擁有時,是多麼痛苦啊!佔有是人類的本能願望,剛開始維特並沒有悲觀絕望,他力圖從愛情的漩渦中掙扎出來,擺脫失落的苦惱,投身於社會中。可在那“連清除已死亡的腐爛屍骸的力量都沒有”的民族中,在那個“一切都爛透了,動搖了……簡直沒有一線好轉的希望”的社會之中,在那個“都對自己祖國的前途不抱任何希望”的人們之中,維特處處碰壁,他漸漸認識到封建制度的可惡,他要和萬惡的封建制度決裂,但又缺乏鬥爭的力量,開始時他還以堅韌的毅力忍受着痛苦,他一直堅持着,可無論他走到哪,都看一樁樁人間不平事,社會一片黑暗,毫無希望。這時鬱悶和無助在他的心靈中紮根,越扎越深,直到完全佔據了他的靈魂,

他絕望了,徹底絕望了……最後他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與其說維特的死是懦弱的,還不如說,維特的死是在向罪惡的封建制度發出最強烈的譴責和抗議。

《維特》這本書並不是在對維特自殺的宣傳,而是對一種新的精神面貌、新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讚揚。它用藝術的手法揭發了社會的全部腐敗現象,指出了社會弊病的最深的根源。

《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後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後感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後感1

很多人在度過這篇小說之後模仿維特選擇自殺,我想這也許正是當時那個時代背景的側面反映。

《少年維特之煩惱》雖然描述的是一個少年的愛情故事,但是其本質體現的是封建勢力的反抗,同時還體現了狂熱突進的時代精神,是德國絕大多數進步青年的心戀體現。我想,維特的自殺,或許是主人公實現自我、昇華自我的一個最終途徑,維特說過"但願我能夠享受到爲你去死,爲你犧牲的幸福。"維特之死,是對自己所堅持的一個了結,是對自己摯愛的一個終結,維特之死,是對理性的一句抗議,也是主人公實現自我的唯一途徑。從維特之死,我可以同時看出維特的勇敢和懦弱,勇敢在於他敢於面對死亡;懦弱在於他用這種方式逃避了世界。

第一次讀完這篇小說,我感嘆兩個相愛的人在錯誤的時間地點相遇,現實爲什麼不能讓他們在一起;第二次讀完這篇小說,我決定勇敢面對一切,熱愛生活。

《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後感2

近日,藉着假期的閒暇,我閱讀了德國作家歌德的著作《少年維特之煩惱》。閉上眼,主人公維特的形象立刻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想着維特的故事,不禁使我思緒萬千,心中有太多的話兒想告訴這位悲情的少年。

《少年維特的煩惱》講述的是一位才華橫溢、熱愛自然的青年維特獨自一人到青山幽谷、晨曦暮露的小山村,他盡情地沉醉於這夢幻般的自然景色中,怡然自得。這種愜意的`日子沒過多久,維特在一次舞會上認識了一位年輕美貌的姑娘綠蒂,並深深地愛上了她。可誰也沒想到綠蒂竟然已經訂婚了,她的忠誠使她無法將自己的愛情獻給維特。這無疑是給熱戀中的維特一個沉重的打擊,一系列的煩惱也隨之而來,他只好告別綠蒂,不捨地離開了。

歌德描寫了維特跌宕起伏的感情波瀾,在抒情和議論中真切、詳盡地展示了維持思想感情的變化,將他個人戀愛的不幸放置在廣泛的社會背景中,對封建的等級偏見、小市民的自私與守舊等觀念作了揭露和批評,熱情地宣揚了個性解放和感情自由。

看完了這本書後,我很同情維特,也很理解他爲何如此煩惱。但同時,我也懂得了一個道理:在生活中,我們無論遇到了什麼煩惱,什麼挫折,都不能像維特一樣選擇逃避,人生的道路不可能都是平地,不可能都佈滿鳥語花香,我們絕不能跌一跤就說沒路好走,就放棄。生活中,我們無法迴避挫折,只能面對。重要的是在挫折中能堅持到底,永不言棄,直至擊敗挫折。

所以我們要勇敢面對生活。維特,他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後感3

小說主要講了男主人公維特與女主人公夏綠蒂之間的愛情故事,但是它不同於其他浪漫的愛情故事,它是悲慘的,令人嘆息的愛情故事。維特出生於一個較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他能詩善畫,熱愛自然,多情善感,有一天他爲了排遣內心的煩惱,離開家去了一個偏僻幽靜的山村。就在這裏的一場舞會之後,他遇到了真愛,夏綠蒂。可是夏綠蒂已經訂婚,這是阻礙他們兩人在一起的不可觸碰的隔閡。一次又一次的見面使兩人掉入愛情的漩渦無法自拔。無奈之下維特只能離開那個同時帶給他幸福與痛苦的小山村,離開他心愛的夏綠蒂。思念是讓人無法忍受而又欲罷不能的東西,拿着經過夏綠蒂之手的她未婚夫的槍,維特最終選擇了自殺。

據說這部小說的情節是根據歌德的親身經歷寫成的,當年歌德的確遇到過一叫綠蒂的女孩,那是他青年時應聘到魏瑪共和國做官。綠蒂相貌動人,勤勞能幹,是歌德很快便愛上了她。但是綠蒂早已同他人訂婚,她的未婚夫知道歌德喜歡綠蒂,但是他並不嫉妒,而是同情,他甚至還考量過綠蒂和歌德在一起會不會更幸福。但是綠蒂始終沒有給歌德他想要的愛,更多的只是友誼。綠蒂也深深地明白歌德的痛楚,並多次勸說他離開自己,即便這樣,歌德仍是猶豫不決,而他對綠蒂的愛又一天天的加深。因此,在痛苦不堪的情況下,歌德還是主動離開了。

《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後感4

這本書在過去曾引發了“維特熱”。許多人爲維特熱血的青春、至死不渝的愛而感動。我看完了整本書也有點恍惚,但我卻並不覺得感動,或許因爲這充斥着愛情的悲劇令我感到不值吧。

維特,一個清秀而瘦弱,敏感而矛盾的少年。面對這個世界他純淨的猶如一泓清水,所以在對綠蒂一見鍾情時,他難以壓抑的興奮與喜悅便噴涌而出。他愛她,愛到無法自拔。他爲她傾入了全部,包括身與心。他固執地認爲“心勝於其他一切”,他感性,無視阿爾伯特理智冷靜的'勸告,在矛盾中行行復行行。

最後,悲劇還是發生了。他沒有得到他心愛的人,於是瘋狂的將自己的理想、青春、義無反顧的勇氣以及生存的勇氣毀於一旦。維特扳動了槍,結束了自己,也結束了自己的煩惱。

在歌德看來,愛情是偉大的,人們可以爲之生,爲之死;同時愛情又是渺小的,它不過是承載了自我價值的實現。話點的很明瞭,如今卻還有人將生命毀在一個“情”字上,自以爲很瀟灑,卻給身邊的人帶來了不可磨滅的陰影。

溫吞的生活容納的了多少轟轟烈烈?幸福與愛不過是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打破頭顱去爭搶的看似美好,但卻如流光易逝。青春是通往幸福路上的成長階段,這段日子裏,我們要學會的不是用過激的手段結束令人煩惱的生活,而是揹負好行囊,摸索着,進步着

《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後感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挫折,都不能輕言放棄。這是我讀完《少年維特的煩惱》後的第一感受。

《少年維特的煩惱》講述的是青年維特愛上了姑娘綠蒂,可沒想到綠蒂早已訂婚,這給了他沉重的打擊。之後,一系列的煩惱也隨之而來。最終,處處碰壁的維特絕望透了,在奧西思的悲歌中,用槍對準了自己的頭顱……

主人公維特所處的社會充滿等級的偏見和鄙陋習氣:官場的保守腐敗、市民的庸俗屈從、貴族的勢利傲慢……維特那麼純真樸實的一個少年,卻遭遇種種不公,最後只能憤而自殺。我爲維特的命運感到悲哀的同時,也替他惋惜。他失去的不僅僅是自己寶貴的生命,更是失去了一種樂觀的精神,一種越挫越勇,永不言棄的品格。如果是我,我會選擇再覓一處適合的工作,再尋一個值得愛的人,而不是爲了一段風一般的愛情,而葬送了自己生命。

還記得名人張海迪嗎?張海迪5歲時因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癱瘓。她因此沒有進過學校,童年時就開始以頑強的毅力自學知識,她先後自學了國小、中學、大學的專業課程。海迪15歲時便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的一個貧窮的小山村,但她沒有懼怕艱苦的生活,而是以樂觀向上的精神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那裏給村裏國小的孩子們教書,並且克服種種困難學習醫學知識,熱心地爲鄉親們鍼灸治病,在莘縣期間,她無償地爲人們治病一萬多人次,受到人們的熱情讚譽。從她的身上,我們可以領悟到挫折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前蘇聯的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過:“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騰,不遇着島嶼和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可能都是鳥語花香。我們不能像維特一樣選擇逃避,要勇敢面對,不言放棄。明代著名的醫學家李時珍,曾三次考舉人,三次失敗,後來立志學醫,終於寫成了流傳千古的《本草綱目》;南朝的祖沖之,在當時極其簡陋的條件下,靠一片片小竹片進行大量複雜的計算,一遍又一遍,歷經無數次失敗,終於在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愛迪生在發明燈泡中,尋找可以作燈絲的材料,實驗失敗了2300多次,才最終找到了合適的材料……這一切都告訴我們,永不言棄是一種品格,更是一種頑強的精神!永不言棄的人總會勝利!其實,死亡解決不了一切,它所能留下的是更多人的痛苦。

維特傾注了所有的希冀,卻只能用孤獨絕望來結束一場本就虛無縹緲的愛情。雖然作者最後讓維特走向了死亡,但他所做的,是讓一個虛幻的角色代替我們去釋放痛苦,而不是讓我們步入後塵。我們的確需要逃脫,但我們需要逃脫的是煩惱而不是生命。當我們慢慢長大,那些所謂的煩惱,多年之後就會如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坍塌成灰,隨風潰散在時光的角落。他告訴我們,生命,不要輕言放棄!莫虧待自己的`韶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也要百折不撓,永不言棄。只有這樣,我的生命纔有意義!

《少年維特之煩惱》 讀後感

一本好書需要一個懂書的人來欣賞。書是人類的朋友,書是所有知識的源泉,書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有幸讀到一本好書《少年維特的煩惱》,真讓我受意非淺,終身難忘呀!

《少年維特的煩惱》記敘的是:維特隻身一人來到瓦爾海姆,認識了天使般美麗純潔的少女夏綠帝,並對她一件傾心。可綠帝已經與阿爾伯特定了婚。維特他很矛盾,於是便去了很遠的地方。回來時,綠帝很開心,可維特依然放不下這段感情,最後舉槍自殺。

少年維特的經歷是坎坷的,可他也遇到了自己愛的人,我不禁爲他而感動。同時,維特也是一個重情意的好人,他不想讓綠帝難過,有不想失去一段來之不易的友情,最後他居然捨棄自己,成全他人。維特太偉大了,因爲只有這樣,才能情義兩全,才能解脫痛苦。

其實,作爲一個人,一個高級動物,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不應該成爲冷血動物。認的心是熱的,都是有感覺的。遇到困難的人應該伸手解救他們,不能鄙視他們,擡高自己。就像維特一樣捨己爲人,可維特也不應該想不開,因爲世界是奇妙的,在這個地方失去的,也許會在另一個地方得到。請那些在絕望與痛苦的人們打開心結,不要想不開,應該感受大自然的奧妙,跟別人交朋友。

這就是我的感受,我對這本書的理解。我知道這本書是在記敘一個人痛苦、坎坷的人生道路。不過,即使我遇到困難,我也決不妥協,即使前面是高山峻嶺,我也要翻過去,看到豔陽滿晴天。

《少年維特之煩惱》作爲歌德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爲我們述說了一個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這部以歌德的親身經歷爲素材,在短短的四周之內就創作出來的書信體小說所產生的社會影響是難以估量的。在書中,歌德塑造了一個純樸、善良、憂鬱富有詩人氣質的少年形象,從維特身上我們也不難發現我們年青時的影子,書中有些話對今天的我們依然有很多指導意義。

“唉,這人啊真是一種慣會自怨自責的怪物!而我,親愛的朋友,我向你保證,我一定改弦更張,絕不再像已往那樣,總把命運加給我們的一點兒痛苦拿來反覆咀嚼回味;而要享受眼前,過去了的就讓它過去。是的,好朋友,誠如你所說:人們要是不這麼沒完沒了地運用想象力去喚昔日痛苦的回憶----上帝才知道爲什麼把人造成這個樣子----,而是多考慮考慮如何捱過眼前的話,人間的痛苦本來就會少一些的。”這一段揭示了人性的一些方面的本質。人很容易自怨自責,喜歡咀嚼痛苦。人生是個經歷的過程,也是個積累的過程。如果以經歷生活的態度去生活,人生就會輕鬆許多。成功是經歷,失敗也經歷,賺錢是經歷,賠錢也是經歷,興高采烈是經歷,垂死掙扎也是經歷,家庭和睦是經歷,衆叛親離也是經歷。每個人只能有自己的經歷,誰也不能替代誰。但生活同時也是積累的過程,今天的你是過去的積累。人們都喜歡快樂,都不喜歡痛苦。然而快樂就像酒一樣,容易揮發,而痛苦就像水一樣,不容易揮發。

爲什麼快樂容易過去而痛苦會伴隨人很長的時間呢?這就要看人爲什麼會快樂,人爲什麼會痛苦。人得到能滿足自己願望的東西或碰上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時會快樂。找到滿意的對象、得到錢物、得到職位、吃到美味、欣賞到美妙的音樂等都會使人快樂。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快樂的基本特性是得到。人們失去或者得不到能滿足自己願望的東西或者碰上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時會痛苦。失去錢物、與人爭吵、受人誤解、考試失敗、身體不適等都會使人痛苦。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痛苦是與失去和得不到緊密相連的。人們得到之後就會習慣於東西和財物帶來的便利,會很快地變得麻木。從心理上來講,人們會將獲得歸因於他們的努力,因此心理很平衡。而失去會給人原來習慣的生活帶來不便。當你擁有某樣東西時,你可以選擇不用,比如我們有很多東西,但使用得很少,因此你有選擇,因此你不會痛苦。當想使用某樣東西而你沒有它時,你就會痛苦。

很多人生活在過去,咀嚼失去的愛,回憶當日的輝煌,悔恨過去的錯誤,另一些人則憧憬未來的美好或擔心未來的不確定性。對於人來講,真正有意義的就是現在,也就是歌德所說的眼前。人永遠只能和現在一起流失。過去的永遠失去,未來的變化無常,如果要想把握生活,要想提高你的幸福指數,歌德的建議是:多考慮考慮如何捱過眼前。

我同情維特,但並不讚揚維特,維特愛上已經訂婚的綠蒂,他痛不欲生,原來一切讓他熱愛激動,欣喜若狂的事情再也不能賜給他激情和快樂,當他下決心離開綠蒂後,他到社會上供職,聰明才智卻得不到施展,社會上那些拘泥刻板的庸人個個精神貧乏,空虛無聊,虛僞奸詐,爾虞我詐,一心追逐地位,維特很傷心和失望,他又回到了綠蒂身邊,當受到綠蒂的拒絕後,他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想維特的煩惱不只是維特自己的煩惱,也不只是如評論家所說是十八世紀德國的現狀,維特的煩惱是人性的體現,人不論貧富,不論地位的高低,不論哪個時代,人的煩惱都是一樣的,放眼看去,社會上齷齪重生,道德淪喪,人之惡又何時隨着社會的推進,年輪的增長而改進,每一個年青人,純潔善良的心在成長過程中必遭傷害,有的人受到傷害後流於庸俗,有的人寧折不彎,有的人避世獨立等等,回顧一下自己的青年時代,自己都會啞然失笑,年青時的自己是多麼稚嫩,對事情是多麼較真,對的絕不允許說錯,眼裏揉不下沙子,因爲這受過多少委屈,吃過多少苦頭,留下過多少眼淚?現在我崇尚陶淵明,我認爲道不同不相爲謀,話不投機半句多,對於一些醜惡厭煩的事,我就拋開去,不給他們發揮的市場,我去做我喜歡的事情,世界之大,自然之美,文化之深蘊,處處有我寄託情思之處,何必糾纏於醜惡世俗之中?人生苦短,維特如果能如歌德一樣把煩惱傾瀉於寫作,歌德就是重生後的維特了!

本書從多處反映出作者對貴族階級和庸俗的市民的厭惡,對自由人性的追求,帶有強烈的時代精神,這也是啓蒙運動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但這些放在如此強烈的愛情邊上,就像明月旁邊的星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這是隻有青年纔有的愛情,無所顧忌的愛情。如果說夏綠蒂一開始還帶着一絲理智,妄圖拒絕維特的攻擊的話,那麼最後當她聽到維特瘋狂的傾訴時,她簡直對來勢洶涌的愛情毫無招架之力,她徹底陷落了。從另一意義上來說,維特的死也是一種無可避免的結果。因爲即使沒有禮教等這麼許多方面的阻撓,這麼猛烈的愛情,經過時間的沖洗,也難保周全。所以維特的死,也是一朵嬌豔的玫瑰凋零,只有經過採製,香氣才能久存不散。歌德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把這段愛情在最美麗的時候定格成了永恆,這纔有了這部書的不朽。這也是這部書吸引我之處。在這部書裏,歌德用詩一樣的語言譜寫了一首不可能存在的愛情嘆歌。書的體裁也具有十分鮮明的特點,書信體讀來更有真實感,更利於感情的宣泄。故事時間跨度不大,但情感跨度卻非常大,這是作者獨到之處。其中涵蓋了主人公從傾慕到陷入熱戀再到以死殉情的全部心理歷程。這本書帶着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從表現形式來看,這部小說受了一度在德國很流行的英國理查生的小說和盧梭的《新愛洛綺絲》的影響;但從氣勢上來說,不免輸於《悲慘世界》等宏篇鉅製。精彩的語言描述,華麗的修辭運用,緊湊的故事情節很快彌補了不足之處,使整本書煥發出迷人的光彩。這是一部激情澎湃的愛情長詩,讓你爲之心動,爲之陶醉,雖然人世間還存在欺騙與罪惡,但歌德爲我們帶來了一個純淨的愛的世界,一片未被開發的土地。合上書,心中久久無法平靜,作者創造了“維特”,引起了我的共鳴,這是表達年輕人心聲的一部偉大作品,希望也有一個人能夠爲我指引前進的方向。

少年維特之煩惱讀後感

一本好書需要一個懂書的人來欣賞。書是人類的朋友,書是所有知識的源泉,書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有幸讀到一本好書《少年維特的煩惱》,真讓我受意非淺,終身難忘呀!

《少年維特的煩惱》記敘的是:維特隻身一人來到瓦爾海姆,認識了天使般美麗純潔的少女夏綠帝,並對她一件傾心。可綠帝已經與阿爾伯特定了婚。維特他很矛盾,於是便去了很遠的地方。回來時,綠帝很開心,可維特依然放不下這段感情,最後舉槍自殺。

少年維特的經歷是坎坷的,可他也遇到了自己愛的人,我不禁爲他而感動。同時,維特也是一個重情意的好人,他不想讓綠帝難過,有不想失去一段來之不易的友情,最後他居然捨棄自己,成全他人。維特太偉大了,因爲只有這樣,才能情義兩全,才能解脫痛苦。

其實,作爲一個人,一個高級動物,一個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不應該成爲冷血動物。認的心是熱的,都是有感覺的。遇到困難的人應該伸手解救他們,不能鄙視他們,擡高自己。就像維特一樣捨己爲人,可維特也不應該想不開,因爲世界是奇妙的,在這個地方失去的,也許會在另一個地方得到。請那些在絕望與痛苦的人們打開心結,不要想不開,應該感受大自然的奧妙,跟別人交朋友。

這就是我的感受,我對這本書的理解。我知道這本書是在記敘一個人痛苦、坎坷的人生道路。不過,即使我遇到困難,我也決不妥協,即使前面是高山峻嶺,我也要翻過去,看到豔陽滿晴天。

《少年維特之煩惱》作爲歌德最重要的一部代表作,爲我們述說了一個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這部以歌德的親身經歷爲素材,在短短的四周之內就創作出來的書信體小說所產生的社會影響是難以估量的。在書中,歌德塑造了一個純樸、善良、憂鬱富有詩人氣質的少年形象,從維特身上我們也不難發現我們年青時的影子,書中有些話對今天的我們依然有很多指導意義。

“唉,這人啊真是一種慣會自怨自責的怪物!而我,親愛的朋友,我向你保證,我一定改弦更張,絕不再像已往那樣,總把命運加給我們的一點兒痛苦拿來反覆咀嚼回味;而要享受眼前,過去了的就讓它過去。是的,好朋友,誠如你所說:人們要是不這麼沒完沒了地運用想象力去喚昔日痛苦的回憶----上帝才知道爲什麼把人造成這個樣子----,而是多考慮考慮如何捱過眼前的話,人間的痛苦本來就會少一些的。”這一段揭示了人性的一些方面的本質。人很容易自怨自責,喜歡咀嚼痛苦。人生是個經歷的過程,也是個積累的過程。如果以經歷生活的態度去生活,人生就會輕鬆許多。成功是經歷,失敗也經歷,賺錢是經歷,賠錢也是經歷,興高采烈是經歷,垂死掙扎也是經歷,家庭和睦是經歷,衆叛親離也是經歷。每個人只能有自己的經歷,誰也不能替代誰。但生活同時也是積累的過程,今天的你是過去的積累。人們都喜歡快樂,都不喜歡痛苦。然而快樂就像酒一樣,容易揮發,而痛苦就像水一樣,不容易揮發。

爲什麼快樂容易過去而痛苦會伴隨人很長的時間呢?這就要看人爲什麼會快樂,人爲什麼會痛苦。人得到能滿足自己願望的東西或碰上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時會快樂。找到滿意的對象、得到錢物、得到職位、吃到美味、欣賞到美妙的音樂等都會使人快樂。從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快樂的基本特性是得到。人們失去或者得不到能滿足自己願望的東西或者碰上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時會痛苦。失去錢物、與人爭吵、受人誤解、考試失敗、身體不適等都會使人痛苦。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痛苦是與失去和得不到緊密相連的。人們得到之後就會習慣於東西和財物帶來的便利,會很快地變得麻木。從心理上來講,人們會將獲得歸因於他們的努力,因此心理很平衡。而失去會給人原來習慣的生活帶來不便。當你擁有某樣東西時,你可以選擇不用,比如我們有很多東西,但使用得很少,因此你有選擇,因此你不會痛苦。當想使用某樣東西而你沒有它時,你就會痛苦。

很多人生活在過去,咀嚼失去的愛,回憶當日的輝煌,悔恨過去的錯誤,另一些人則憧憬未來的美好或擔心未來的不確定性。對於人來講,真正有意義的就是現在,也就是歌德所說的眼前。人永遠只能和現在一起流失。過去的永遠失去,未來的變化無常,如果要想把握生活,要想提高你的幸福指數,歌德的建議是:多考慮考慮如何捱過眼前。

我同情維特,但並不讚揚維特,維特愛上已經訂婚的綠蒂,他痛不欲生,原來一切讓他熱愛激動,欣喜若狂的事情再也不能賜給他激情和快樂,當他下決心離開綠蒂後,他到社會上供職,聰明才智卻得不到施展,社會上那些拘泥刻板的庸人個個精神貧乏,空虛無聊,虛僞奸詐,爾虞我詐,一心追逐地位,維特很傷心和失望,他又回到了綠蒂身邊,當受到綠蒂的拒絕後,他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我想維特的煩惱不只是維特自己的煩惱,也不只是如評論家所說是十八世紀德國的現狀,維特的煩惱是人性的體現,人不論貧富,不論地位的高低,不論哪個時代,人的煩惱都是一樣的,放眼看去,社會上齷齪重生,道德淪喪,人之惡又何時隨着社會的推進,年輪的增長而改進,每一個年青人,純潔善良的心在成長過程中必遭傷害,有的人受到傷害後流於庸俗,有的人寧折不彎,有的人避世獨立等等,回顧一下自己的青年時代,自己都會啞然失笑,年青時的自己是多麼稚嫩,對事情是多麼較真,對的絕不允許說錯,眼裏揉不下沙子,因爲這受過多少委屈,吃過多少苦頭,留下過多少眼淚?現在我崇尚陶淵明,我認爲道不同不相爲謀,話不投機半句多,對於一些醜惡厭煩的事,我就拋開去,不給他們發揮的市場,我去做我喜歡的事情,世界之大,自然之美,文化之深蘊,處處有我寄託情思之處,何必糾纏於醜惡世俗之中?人生苦短,維特如果能如歌德一樣把煩惱傾瀉於寫作,歌德就是重生後的維特了!

本書從多處反映出作者對貴族階級和庸俗的市民的厭惡,對自由人性的追求,帶有強烈的時代精神,這也是啓蒙運動留給後人的精神財富。但這些放在如此強烈的愛情邊上,就像明月旁邊的星星,失去了原有的光彩。這是隻有青年纔有的愛情,無所顧忌的愛情。如果說夏綠蒂一開始還帶着一絲理智,妄圖拒絕維特的攻擊的話,那麼最後當她聽到維特瘋狂的傾訴時,她簡直對來勢洶涌的愛情毫無招架之力,她徹底陷落了。從另一意義上來說,維特的死也是一種無可避免的結果。因爲即使沒有禮教等這麼許多方面的阻撓,這麼猛烈的愛情,經過時間的沖洗,也難保周全。所以維特的死,也是一朵嬌豔的玫瑰凋零,只有經過採製,香氣才能久存不散。歌德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把這段愛情在最美麗的時候定格成了永恆,這纔有了這部書的不朽。這也是這部書吸引我之處。在這部書裏,歌德用詩一樣的語言譜寫了一首不可能存在的愛情嘆歌。書的體裁也具有十分鮮明的特點,書信體讀來更有真實感,更利於感情的宣泄。故事時間跨度不大,但情感跨度卻非常大,這是作者獨到之處。其中涵蓋了主人公從傾慕到陷入熱戀再到以死殉情的全部心理歷程。這本書帶着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從表現形式來看,這部小說受了一度在德國很流行的英國理查生的小說和盧梭的《新愛洛綺絲》的影響;但從氣勢上來說,不免輸於《悲慘世界》等宏篇鉅製。精彩的語言描述,華麗的修辭運用,緊湊的故事情節很快彌補了不足之處,使整本書煥發出迷人的光彩。這是一部激情澎湃的愛情長詩,讓你爲之心動,爲之陶醉,雖然人世間還存在欺騙與罪惡,但歌德爲我們帶來了一個純淨的愛的世界,一片未被開發的土地。合上書,心中久久無法平靜,作者創造了“維特”,引起了我的共鳴,這是表達年輕人心聲的一部偉大作品,希望也有一個人能夠爲我指引前進的方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