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是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2.23W

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歐陽修於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後累贈太師、楚國公,諡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傳世。

1072年9月22日,歐陽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歲。

歐陽修是誰

仁宗天聖八年(1030)進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陽)留守推官,與梅堯臣、尹洙結爲至交,互相切磋詩文。

景佑元年(1034),召試學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館閣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評時政,被貶饒州,歐陽修爲他辯護,被貶爲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

根據歐陽修年譜,1038年3月,他赴乾德爲縣令,乾德即今日湖北老河口市。他在這裏任縣令期間,與一江之隔的谷城縣令狄慄甚好,常常在一起賦詩飲酒。他在任期間,爲谷城做了兩件事。一是爲谷城的夫子廟寫了《夫子廟碑》,二是爲縣令狄慄寫了一篇墓誌銘。

康定元年(1040),歐陽修被召回京,復任館閣校勘,後知諫院。

慶曆三年(1043),范仲淹、韓琦、富弼等人推行“慶曆新政”,歐陽修參與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軍事、貢舉法等主張。慶曆五年,範、韓、富等相繼被貶,歐陽修也被貶爲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以後,又知揚州、潁州(今安徽阜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

皇佑元年(1049)回朝,先後任翰林學士、史館修撰等職,和宋祁等一同編修《新唐書》,又自修《五代史記》(即《新五代史》)。

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詔入京,與宋祁同修《新唐書》。

嘉佑二年(1057)二月,歐陽修以翰林學士身份主持進士考試,提倡平實的文風,錄取了蘇軾、蘇轍、曾鞏等人。這對北宋文風的轉變很有影響。

嘉佑五年(1060),歐陽修拜樞密副使。次年任參知政事。以後,又相繼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

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請求外任,不準。此後兩三年間,因被蔣之奇等誣謗,多次辭職,都未允准。

神宗熙寧二年(1069),王安石實行新法。歐陽修對青苗法曾表異議,且未執行。

熙寧三年(1070),除檢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職,堅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縣)。這一年,他改號“六一居士”。

熙寧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居潁州。

神宗熙寧五年(1072)卒於家,諡文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