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諫而死的是誰

來源:趣味百科館 2.58W

關龍逄;比干;伍子胥。關龍逄(前1713年-前1620年)夏朝名相,是中國第一位因爲忠心諫言被殺的臣子。

當時的桀是中國有名的昏君,每天殺人無度,揮霍財物,並且整天和美女作樂,不理朝政,還把自己比作天上的太陽永遠不會掉落。

因諫而死的是誰

身爲夏朝的大夫,官龍逄覺得自己不得不諫言,但是他多次諫言卻毫無效果,最後想出了用黃圖諫言的辦法,想讓桀明白當下形式危急,本以爲桀會有所動容,不料桀只覺得不耐煩,連看都不看就將黃圖燒掉,並命令士兵將關龍逄抓起來用炮烙之刑將關龍逄殺害。比干,商紂王帝辛的叔叔。一生中先後輔佐商朝倆代帝王,愛國愛民,敢於諫言被後世稱爲亙古忠臣。但就是這樣一位被後人稱讚的忠臣,卻落了個被剖心的下場。

距史料記載,商王帝辛對百姓橫徵暴斂,荒淫無度,並且愛用酷刑,比干認爲國君有錯臣子不諫言就是不忠,要是因爲怕死而不去諫言那就是膽小鬼,國君有錯就指出來大不了就是一死,這纔是忠臣該做的。因此他去摘星樓諫言了三天不肯離去,紂王大怒問他:你憑什麼敢在這一直諫言,比干說:憑我的善心仁義,比干:我聽說聖人都有七竅玲瓏心我很想看看啊,於是命人將比干剖心。伍子胥(前559年-前484年)春秋楚國人,因父兄被楚王殺害而逃亡吳國,憑自己的能力成爲了吳國大夫,是一名才華橫溢的軍事家和陰謀家。

在他的“安君禮國”改革方案下,吳國僅用了數年就從一個小國變成了威震四方的諸侯強國。但是在吳王夫差決定北上進攻齊國時,伍子胥諫言應該先滅掉越國,阻止夫差打齊國,但羽翼豐滿的夫差已經不願意聽從伍子胥的話了,所以伍子胥認爲吳國遲早被滅,將自己的兒子託付給齊國好友鮑氏看管,卻被別人抓了誣陷外通齊國,最終被賜死。比干是殷商王室的重臣,他是商紂王帝辛的叔父,除此以外,比干還是商王文丁的兒子,商王帝乙的弟弟,不過也有人認爲比干其實是帝辛的兄弟,因此比干也叫做王子比干。

比干是沫邑人,也就是如今河南省淇縣人,封地在比邑,也就是如今的山西省汾陽市,後來還被封爲了忠烈公。因爲商朝前期的繼承製度是嫡子兄死弟繼制,後來經過了盤庚遷殷後,就改成了父死嫡子繼位的制度了,不過由於比干是庶子,沒有繼位的權利,因此沒能繼承殷商。比干從小就勤奮好學,聰慧無比,後來更是二十歲就做到了太師的位置輔佐帝乙,後來帝乙死去,臨死前將帝辛託孤給了比干,因此比干又成爲了輔政大臣。

帝辛繼位後,殷商的國土迅速擴張,民衆也都比較團結,後來帝辛突然決定攻打徐夷,這個徐夷十分難打,帝辛攻打了好幾年纔打下來。由於長期的戰爭,殷商的軍事實力大大減弱,比干等人勸諫帝辛休養生息,但是帝辛卻仍然執意征戰,後來周朝反了,帝辛大怒,決定帶兵去討伐叛軍。

中國古代有哪些人勸諫被殺的?

關龍逢 夏桀時大臣,關姓始祖,因忠諫而被桀所殺。據《韓詩外傳》記載,夏桀時,建造的酒池中可以運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長,池中之酒可供牛飲者三千人。

關龍逢向夏桀進諫說:古代的君王,講究仁義,愛民節財,因此國家久安長治。

如今國王您如此揮霍財物,殺人無度,您若不改變,上天會降下災禍,那時定會有不測的結果。他懇請國王改變這種情況。說畢,立於朝廷不肯離去。夏桀大怒,命人把他囚而殺之。

關龍逢因忠諫被殺,在夏王朝內外引起很大不滿,很多人都不敢直言進諫,只想遠遠離去。在關龍逢被殺後,夏桀衆叛親離,夏朝不久就被商湯滅亡了。關龍逢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諫臣。

比干 相對於關龍逢來說,因爲《封神演義》的關係,商代諫臣比干的名氣要大得多,其事蹟也更爲壯烈。比干(前1092-前1029),子姓,沫邑人(今衛輝市北)。一生忠君愛國倡導“民本清議,士志於道。

”爲商王太丁之子,名幹。比干幼年聰慧,勤奮好學,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帝乙,又受託孤重輔帝辛。幹從政 40多年,主張減輕賦稅徭役,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

商末帝辛(紂王)暴虐荒淫,橫徵暴斂,比干嘆曰:“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樓強諫三日不去。紂問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義所以自恃”。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信有諸乎?” 遂殺比干剖視其心,終年63歲。

比干夫人嬀氏懷孕三月,恐禍及,逃出朝歌,於長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比干爲林氏之太始祖,後來周武王爲比干封墓,賜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廟宇;唐太宗下詔封諡“忠烈公”、“太師”;宋仁宗爲《林氏家譜》題詩、元仁宗爲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題詩、清宣宗修復比干廟正殿等等。民間都把比干尊爲文財神。楊繼盛 比起海瑞,楊繼盛的在民間的知名度稍顯遜色,但是在歷史學家們的眼裏,他的事蹟更爲壯烈,影響更大,被稱爲明朝第一諫官。

楊繼盛(1516-1555),容城(屬今河北)人,字仲芳,號椒山。嘉靖進士,任兵部員外郎,因彈劾大將仇鸞對俺答畏怯妥協,被貶官,後起用爲刑部員外郎、兵部武選司,上疏彈劾嚴嵩十大罪。世宗怒,下詔處死。人們聽說楊繼盛要處斬 , 四城百姓蜂擁趕到西市 , 爲楊繼盛送行。

沿街人山人海 , 哭聲震天 , 晴朗的天空突然天昏地暗。楊繼盛昂首挺胸 , 視死如歸 , 當衆高唱 : 浩氣還太虛 , 丹心照千古。生平未報國 , 留作忠魂補。

楊繼盛死後七年 , 嚴嵩父子被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徐階等人鬥倒。明穆宗登基後 , 爲前朝冤案大臣平反 , 楊繼盛是第一人,並追贈爲太常少卿。隆慶二年 , 直隸監察御史郝傑 , 在保定民衆的強烈要求下 , 上奏穆宗 :“保定府是楊繼盛的故鄉 , 本地官吏和百姓請爲楊繼盛立祠 , 以做永久的紀念 , 請求批准。

” 皇帝很快批准 , 並定名爲 “ 旌忠 ” 祠。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大臣因爲納諫被殺?

關龍逄(前1713年~前1620年),做了發,桀兩代夏王的相,因爲進諫忠言而被夏桀所殺。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員,字子胥,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

伍子胥曾多次勸諫吳王夫差殺勾踐,夫差不聽。

夫差急於進圖中原,率大軍攻齊,伍子胥再度勸諫夫差暫不攻齊而先滅越,遭拒。夫差聽信太宰伯嚭讒言,稱伍子胥陰謀倚托齊國反吳,派人送一把寶劍給伍子胥,令其自殺。強平(?~356),前秦之臣,強太后之弟,苻生之舅。爲人清素剛嚴,骨鯁貞亮。

因諫苻生緩刑崇德,於公元356年三月爲其鑿殺。

中國古代有哪些人勸諫被殺的

比干 ,因爲《封神演義》的關係,商代諫臣比干的名氣要大得多,其事蹟也更爲壯烈。比干(前1092-前1029),子姓,沫邑人(今衛輝市北)。

一生忠君愛國倡導“民本清議,士志於道。

”爲商王太丁之子,名幹。比干幼年聰慧,勤奮好學,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帝乙,又受託孤重輔帝辛。幹從政 40多年,主張減輕賦稅徭役,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商末帝辛(紂王)暴虐荒淫,橫徵暴斂,比干嘆曰:“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

遂至摘星樓強諫三日不去。紂問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義所以自恃”。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信有諸乎?” 遂殺比干剖視其心,終年63歲。

比干夫人嬀氏懷孕三月,恐禍及,逃出朝歌,於長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泉(林姓始祖)。比干爲林氏之太始祖,後來周武王爲比干封墓,賜林姓;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廟宇;唐太宗下詔封諡“忠烈公”、“太師”;宋仁宗爲《林氏家譜》題詩、元仁宗爲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題詩、清宣宗修復比干廟正殿等等。民間都把比干尊爲文財神。

古代忠諫被殺的有很多,典範都有哪些人?

熟讀漢末三國曆史,中平六年(189年),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不想與其同流合污,潛逃家鄉,散家財,合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在這個期間,不少親朋好友,以及家族兄弟,甚至遊俠豪傑紛紛投奔曹操,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有夏侯惇和夏侯淵兄弟,曹仁和曹洪兄弟,樂進等等,然而在這個時候,其實還有另外一個豪傑投奔曹操,此人追隨曹操30多年,因說了一句話,導致呂布被殺,卻鮮爲人知。這個人,大家很可能聽都沒有聽說過,在曹操陣營,能夠追隨曹操長達30年之久,除了夏侯和曹氏兄弟之外,外姓武將之中,最出名的當屬於于禁,只可惜晚節不保。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人,他就是王必,從曹操早年起兵時即開始追隨曹操,官至丞相長史。

歷史上關於王必的介紹很少,早期的王必幾乎屬於曹操的外交大臣,經常做諸侯之間以及朝廷之間的聯絡,但是因爲他而發生了幾次大事件。第一件事情:就是王必說了一句話,導致呂布被殺。呂布,這位三國時代的“飛將”,在《三國演義》之中,公認三國第一武將,武藝高強,英姿颯爽,還有美女貂蟬陪伴,手下掌握幷州狼騎軍團,無人能及,曾在陳宮的協助下,偷襲兗州,打的曹操只剩下三座城市。雖然最後的結局,還是被曹操擒拿,可是曹操畢竟胸懷寬廣,心繫天下,希望能夠招降呂布,爲自己所有,然而,這個時候與呂布有着奪地之仇的劉備,站了出來說了一句話:“公不見丁原、董卓之事乎?”因爲呂布在《三國演義》之中,是一個反覆小人,屢次暗害主公,有着“三姓家奴”的醜聞,故而曹操聽到劉備這樣說,就殺了呂布。

然而,在正史之中,並非如此,而是因爲王必的進諫而最終縊殺呂布。在《三國志》裴注之中《英雄記》,以及《獻帝春秋》有着這樣的記載:布縛急,謂劉備曰:「玄德,卿爲坐客,我爲執虜,不能一言以相寬乎?」太祖笑曰:「何不相語,而訴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寬縛。主簿王必趨進曰:「布,勍虜也。

其衆近在外,不可寬也。」太祖曰:「本欲相緩,主簿復不聽,如之何?」於是縊殺布。第二件事:許都兵變,王必身死,曹操怒殺人。

王必,作爲曹操的心腹爪牙,擔任丞相長史,在曹操率軍征戰四方的時候,王必一般是留守許都,統帥兵馬,守衛天子。天子是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重要砝碼,當然不容有失,故而纔將這個重任交給王必。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正月,少府耿紀、丞相司直韋晃、太醫令吉本、本子邈、穆意圖兵變,殺王必。

欲挾天子以攻曹操,南援劉備。事情發展突然,王必受傷,中箭。雖然,禍亂最終平息了,但是王必也因傷而亡。《魏武故事》載令曰:領長史王必,是吾披荊棘時吏也。

忠能勤事,心如鐵石,國之良吏也。這是曹操對王必的評價,面對自己心腹王必死去,曹操盛怒,召漢百官詣鄴,令救火者左,不救火者右。結果曹操認爲“不救火者非助亂,救火乃實賊也”。

王必是曹操唯數不多值得信任的屬臣,只可惜,其歷史記載不詳,默默無聞,鮮爲人知。

歷史上因向昏君諫言被殺的人

忠諫文化始祖比干(被商-紂王挖心)◆千古諫臣關龍逄(被夏王-桀燒死)◆殷商賢大夫彭咸(屢次進諫無果,投江自殺)◆史魚稟直“尸諫”(一生進諫無數,無果,死時讓後人不要爲自己辦理喪事,爲尸諫)◆鄒忌諷齊王納諫(齊王接納其諫言,接受任何國人的問責,用以警戒,後齊國強盛)◆觸龍巧諫趙太后(又是一位諫言成功的角色,你需要失敗的,這些就不要關注了)◆陳元達鎖腰諫主(諫言時觸怒東晉皇帝,然後在家用鐵鏈鎖到腰上,在鎖在樹上,士兵拖不走。羣臣爲其求情,後免死,但是皇帝日益荒誕,太宰諫言無效,憤然赴死,陳也在其後失望,自殺)◆肱骨良臣魏玄成(這人就是魏徵,不需要太多介紹,有良主,君臣關係很融洽)◆骨鯁諫臣陳公輔(爲人剛正不阿,不與奸臣爲伍,也不許學生與奸臣爲伍,諫言成功,奸臣被罷免。

晚年很安逸的一位。

微子去之箕子爲之奴比干什麼而死

微子去之,箕子爲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這段話出自《論語.微子》,說的是商紂王時期的一段歷史故事.商紂王殘暴無道,微子是商紂王的庶兄,在屢次勸諫不被接受的情形下,選擇了離開.箕子是商紂王的叔父,在屢次勸諫不被接受的情形下,裝瘋爲奴.比干是商朝的王族,擔任太師輔助商紂王,最後因強諫商紂王,被剖心而死.孔子認爲他們三人雖然選擇的道路不同,結局也不相同,但都是爲國爲民,所以這三個人是商朝末年的三位仁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