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森塔爾效應是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2.89W

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象。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於1968年通過實驗發現。

一般而言,這種效應主要是因爲教師對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別期望着不同的行爲,並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他們,從而維持了他們原有的行爲模式。

羅森塔爾效應是什麼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L.雅各布森來到一所國小,進行了7項實驗。 他們從一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羅森塔爾以讚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其實,羅森塔爾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

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讓人意外,因爲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每一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而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以此類推,這種效應在另一面同樣是有效果的。比如你本來穿了一件自認爲是很好看的鞋子去上班,結果好幾個同事都說不好看。

當第一個同事說的時候,你可能還覺得只是她的個人看法,但是說的人多了你就慢慢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力和審美眼光了。於是到了下班後,你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鞋子換下來,並且決定再也不穿它去上班了。羅森塔爾效應,即人際期望效應給我們同樣帶來啓示,也就是要給人鼓勵。

比如家長要給孩子鼓勵,這也是羅森塔爾效應的教育啓示。在親子教育上,羅森塔爾效應提示我們,鼓勵式教育遠優於“棍棒教育”,你認爲自己的孩子是聰明的、優秀的,她就會成爲聰明、優秀的孩子。教育實踐也表明:如果教師喜愛某些學生,對他們會抱有較高期望,經過一段時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愛護和鼓勵;常常以積極態度對待老師、對待學習以及對待自己的行爲,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誘發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激情,這些學生常常會取得老師所期望的進步。

相反,那些受到老師忽視、歧視的學生,久而久之會從教師的言談、舉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師的“偏心”,也會以消極的態度對待老師、對待自己的學習,不理會或拒絕聽從老師的要求;這些學生常常會一天天變壞,最後淪爲社會的不良分子。儘管有些例外,但大趨勢卻是如此,同時這也給教師敲響了警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