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而弗牽體現什麼原則

來源:趣味百科館 1.82W

“道而弗牽”體現了教學中的啓發性原則。“道而弗牽”意思說要引導學生學習,但不要牽着學生學習。出自《學記》,原文爲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意思是君子的教育,是引導而不強拉,勉勵而不挫傷,啓發而不說盡。

道而弗牽體現什麼原則

啓發性原則:世界教學發展史上,啓發式原則是孔子最早提出的。孔子認爲,“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即任何學習活動都要建立在學生自覺需要的基礎上,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啓發式教學原則要求,“啓而能發,發而能導,導而能活,活而不亂”,而啓發的標誌在於,教師能夠圍繞教學目標激起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

《學記》是中國古代一篇教育論文,是古代中國典章制度專著《禮記》中的一篇,是世界歷史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著作。它系統而全面地闡明瞭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比較系統和全面地總結和概括了中國先秦時期的教育經驗。




道而弗牽體現什麼原則

1.道而弗牽體現啓發式教學原則,意思是說要引導學生學習,但不要牽着學生學習。

2.要鼓勵學生而不要壓抑學生,要指導學生學習門徑,而不是代替學生作出結論。

3.說明教學中老師是創造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然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問題,並解決問題,獲的學習的樂趣,並享受學習的過程。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體現的教學原則是什麼?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所體現的教學原則是啓發性原則,啓發性原則爲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孔子提出的“不憤不啓,不悱不發”的教學要求以及《學記》中“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教學思想。都是這一教學原則的體現。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含義及出處。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意思是引導學生而不要牽着學生走,要鼓勵學生而不要壓抑他們,要指導學生學習門徑,而不是代替學生作出結論。

出自《禮記·學記》,其內容爲:“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意思是。君子的教育,是引導而不強拉,勉勵而不挫傷,啓發而不說盡。引導而不強拉,師生之間就融洽;鼓勵而不挫傷,學生就會感到容易接受;啓發而不說完,就能促進學生思考。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體現了什麼教學原則

體現了啓發性原則。解析:“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出自《學記》,闡明教師的作用在於引導、激勵學生,而不是一直牽着學生走。

“道而弗牽”意思說要引導學生學習,但不要牽着學生學習。

“強而弗抑”指要鼓勵學生學習,但不要壓抑學生的獨立性。

“開而弗達”教育要啓發開拓學生的思路,但不能代替學生給下結論。

全部連在一起應該理解爲,在教育學生學習的時候,應該注意學生的獨立能動性,教會他們怎麼學習但不能固定他們學習的模式,指引他們學習的方法但不能固定他們學習的方向,啓發他們學習中發現問題但不要輕易給出答案。

這句話體現了突出以學生本身爲學習主體的教學原則,說明教學中老師是創造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然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能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問題,並解決問題,獲的學習的樂趣,並享受學習的過程。

《學記》中“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體現什麼教學原則

《學記》認爲正課學習與課外練習必須兼顧,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教學相長。

教與學是教學過程的兩個方面,教與學是緊密聯繫的,互相促進的。“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

這裏主要是從教師的角度提出的,要求教師在教人的過程中不斷地加強自身的學習,從而推動自身素養的不斷髮展。後人則把教學相長進一步引申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向活動。

擴展資料:

《學記》本着儒家的德治精神,認爲教育的作用在於服務政治,提出“建國君民,教學爲先”以及“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的思想。

《學記》以託古的方式提出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學制系統:“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這種按行政建制設學的思想,對後世興辦學校有很大影響。

在學校管理方面,《學記》提出了一個完整的教學進程和考查標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