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其言外之意是什麼

來源:趣味百科館 3.21W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的意思是:既然這樣,只吃粥也行,何必一定要吃飯呢。出自《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是南朝宋時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說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的代表作,坊間基本上認爲由南朝宋劉義慶所撰寫,也有稱是由劉義慶所組織門客編寫。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其言外之意是什麼

《世說新語》又名《世說》。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後期到魏晉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所載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或故事則有一部分出於傳聞,不是都符合史實。

此書中相當多的篇幅雜採衆書而成,如《規箴》《賢媛》等篇所載個別西漢人物的故事,採自《史記》和《漢書》。其他部分也多采自於前人的記載。

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封臨川王,劉裕對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劉義隆即位,剛登基便先後殺了徐羨之、傅亮、謝晦等擁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爲擔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弒的悲劇,嚴格控制並殺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員,這其中就包括名將檀道濟。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其言外之意是什麼?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是對二子的原諒和勸慰,其言外之意是,只要你們學到了知識,即使吃稀飯也是可以的呀。

陳太丘意思是說,只要你們勤奮好學,我們吃什麼都是快樂的。表現出陳太丘爲孩子勤奮好學而欣慰,不再追究他們蒸飯成粥的責任。

原文

賓客詣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而竊聽。炊忘著箅,飯落釜中①。

太丘問:“炊何不餾②?”元方、季方長跪曰:“大人與客語,乃俱竊聽,炊忘著箅,飯今成糜。”太丘曰:“爾頗有所識不?”對曰:“彷彿志之。”

二子俱說,更相易奪,言無遺失③。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註釋】①箅(bì):箅子。②餾:把半熟的食物蒸熟。③更:交替。易奪:改正補充。

【譯文】有位客人到太丘長陳室家過夜,陳室就叫兒子元方和季方做飯待客,客人和陳寔在一起清談,元方兄弟兩人在燒火,結果一同放下手頭的事,都去偷聽。

做飯時忘了放上箅子,要蒸的飯都落到了鍋裏。陳寔問他們:“飯爲什麼不蒸呢?”元方和季方直挺挺地跪着說:“大人和客人清談,我們兩人就一起去偷聽,蒸飯時忘了放上箅子,現在飯煮成了粥。”

陳寔問:“你們可記住一點了嗎?”兄弟兩人回答說:“似乎還能記住那些話。”於是兄弟倆一起說,互相穿插補正,一句話也沒有漏掉。陳寔說:“既然這樣,只吃粥也行,何必一定要乾飯呢!”

勤奮好學名言警句

1、沒有任何動物比螞蟻更勤奮,然而它卻最沉默寡言。——富蘭克林

2、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

3、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勸學》

4、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茅以升

5、我在科學方面所作出的任何成績,都只是由於長期思索、忍耐和勤奮而獲得的。——達爾文

6、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牀書。——盧照鄰

7、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8、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達·芬奇

9、智慧源於勤奮,偉大出自平凡。——民諺

10、天才絕不應鄙視勤奮。——小普林尼

11、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陸游 

12、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13、勤奮和智慧是雙胞胎,懶惰和愚蠢是親兄弟。

14、謹慎的勤奮帶來好運。

15、對搞科學的人來說,勤奮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釋義

這句話出自典故《炊飯成糜》

表面的意思就是:既然這樣,喝粥就可以了,何必要煮飯呢?

深層次的含義是讚賞元方和季方兩兄弟的記憶力高超以及好學的的品質吧(本人猜測陳太丘和客人討論的是需要一定文學素養的話題,所以他們兩兄弟很好學就去偷聽了,結果把飯煮成了粥.)

滿意請採納哦~O(∩_∩)O~

有疑問歡迎追問哦~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就是指既然這樣,只吃粥也行,何必一定要乾飯呢?

這句話出自於《世說新語》。

原文:二子俱說,更相易奪,言無遺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譯文:於是兄弟倆一起說,互相穿插補正,一句話也沒有漏掉。陳寔說:“既然這樣,只吃粥也行,何必一定要乾飯呢!”

內容簡介

《世說新語》又稱《世說》《世說新書》,卷帙門類亦有不同。因爲漢代劉向曾經著《世說》(原書亡佚),後人將此書與劉向所著相別,取又名《世說新書》,大約宋代以後才改稱。

《世說新語》依內容可分爲“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先分上,中,下三卷),每類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有一千二百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翻譯是什麼?

既然這樣,喝粥就行了,何必吃飯呢?

出自:《蒸飯成粥》劉義慶〔南北朝〕

原句:太丘曰:“ 爾頗有所識不?”對曰:“彷彿志之。” 二子俱說,更相易奪,言無遺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翻譯:太丘說:“你們還記得我們說了什麼嗎?”兄弟回答道:“ 大概還記得。”於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塊兒敘說,互相補充,太丘和客人說的話一點都沒有遺漏。太丘說:“ 既然這樣,喝粥就行了,何必吃飯呢?”

作者簡介

劉義慶(403年 - 444年),彭城郡彭城縣(今江蘇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文學家。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封南郡公,永初元年(420年)封臨川王,徵爲侍中。

文帝元嘉時,歷仕祕書監、丹陽尹、尚書左僕射、中書令、荊州刺史等。著有《後漢書》、《徐州先賢傳》、《江左名士傳》、《世說新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