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淮南則爲橘 生於淮北則爲枳什麼意思

來源:趣味百科館 8.92K

“生於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的意思是:柑橘生於南方被叫做橘子,生於北方則被叫作枳子。“生於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這句話出自西漢劉向的《晏子使楚》,《晏子使楚》主要講述了晏子出使楚國,面對楚王的羞辱,不亢不卑,以“生於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機智化解的故事。

生於淮南則爲橘 生於淮北則爲枳什麼意思

資料拓展

劉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原名劉更生,字子政,沛郡豐邑(今江蘇省徐州市)人。劉向是漢朝宗室大臣、文學家,楚元王劉交(漢高祖劉邦異母弟)之玄孫;陽城侯劉德之子;經學家劉歆之父;中國目錄學鼻祖。

劉向以門蔭入仕,起家輦郎。漢宣帝時,授諫大夫、給事中。漢元帝即位,授宗正卿,後因反對宦官弘恭、石顯,坐罪下獄,免爲庶人。

漢成帝即位後,劉向出任光祿大夫,改名爲“向”,官至中壘校尉,世稱“劉中壘”。建平元年,劉向去世,時年七十二歲。



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淮南的橘樹,移植到淮河以北就變爲枳樹。比喻同一物種因環境條件不同而發生變異。後人遂用“南橘北枳”來比喻環境對人的影響,形容某種事物因爲環境的變化而“異化”或者“變質”。

語出《晏子春秋·內篇雜下》,原文(節錄):

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譯文

楚王瞟着晏子說:“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盜嗎?”晏子離開座位嚴肅地回答說:“我聽說過,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樹,只是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味道不一樣。

爲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爲水土不一樣。現在人生長在齊國不偷盜,進入楚國就偷盜,莫非楚國的水土使人變得善於偷盜吧!”楚王笑着說:“聖人是不能跟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擴展資料:

“南橘北枳”科考

事實上橘和枳是兩種不同的植物,兩者雖同屬於芸香科,但前者爲柑橘屬,後者則是枳屬,兩者不存在互相轉化的可能。事實上柑橘相較於枳更怕冷,在淮北橘樹無法在露天環境下長期生存,在當時也就根本不存在橘生淮北的可能性。

晏子和楚王受限於當時的知識水平,無法準確掌握植物的種屬,實際上是錯誤的。也有說晏子只是以此來說明不同環境可以影響人向着不同的方向發展,只是藉此說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南橘北枳

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是什麼意思?求解?

"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的意思是:淮南的橘樹,移植到淮河以北就變爲枳樹。比喻環境變了,事物的性質也變了。

"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這句話出自《晏子春秋·內篇雜下》。

具體原文如下:

晏子將至楚,楚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爲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爲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譯文:

齊國派晏子出使楚國,楚王聽說這個消息以後說:“晏嬰是齊國善於辭令的人,現在他要來,我想羞辱他,該用什麼辦法?”身邊的人說:“等他到來的時候,我就捆綁一個人在您面前經過,您就說:‘這人是幹什麼的? ’我回答說:‘是齊國人。’您問:‘犯了什麼罪?’ 我回答說:‘犯了偷盜罪。’以此來羞辱他。”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與晏子喝酒,正喝得暢快的時候,兩個官吏捆着一個人從堂前走過,楚王故意問:“捆着的人是幹什麼的?”官吏回答:“是齊國人,犯了偷盜的罪。”楚王看着晏子說:“齊國人就是善於偷盜嗎?”晏子離開座位嚴肅地回答說:“我聽說過,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只是葉子相似,但它們的果實味道不一樣。,爲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爲水土不一樣。現在人們生長在齊國不偷盜,進入楚國就偷盜,該不會是楚國的水土使人變得善於偷盜吧! ”楚王笑着說:“聖人是不能跟他開玩笑的,我這樣做反而自討沒趣了。

"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比喻環境變了,事物的性質也變了。

出自《晏子使楚》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這句古文的意思是: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只是葉相像罷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爲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爲)水土條件不相同啊。現在這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百姓喜歡偷東西嗎?

擴展資料:

實上橘和枳是兩種不同的植物,兩者雖同屬於芸香科,但前者爲柑橘屬,後者則是枳屬,兩者不存在互相轉化的可能。事實上柑橘相較於枳更怕冷,在淮北橘樹無法在露天環境下長期生存,在當時也就根本不存在橘生淮北的可能性。晏子和楚王受限於當時的知識水平,無法準確掌握植物的種屬,實際上是犯了重大錯誤。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橘生淮南

生於淮南則爲橘 生於淮北則爲枳什麼意思?

意思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了,只是葉子的形狀相像,它們果實的味道不同。

原文見《晏子使楚》,此文記敘春秋時期齊國晏子出使楚國,不辱使命的故事。在楚強齊弱的態勢下,晏子代表齊國使楚,受到楚王的冷落、戲弄,楚王接二連三地對晏子予以捉弄和嘲笑。

面對楚王的挑釁,晏子臨陣不亂,談笑自若,巧施辯辭,應付裕如。文章對晏子三駁楚王的刻畫相當精彩,從中不難領略晏子這位政治家、外交家的機智靈活及論辯、反擊技巧。接過對方的邏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針對楚王誣齊人“善盜”,晏子引用化橘爲枳的故事,說明橘生淮南爲橘,生於淮北爲枳,葉徒相似,味實不同,原因在於水土、地氣不同然後採用類比推理,指出齊人在齊不盜,入楚則盜,正是楚之水土地氣,即社會環境使然。

相關如下:

創作背景

春秋時期,很多謀士能臣遊走於各國之間,憑藉自己的口才和智慧,各爲其主,謀取霸業。晏子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公元前547年,齊景公即位。前548年,由於齊景公在晉國訪問時的狂妄態度,引起了晉國高層的不滿,於是派出軍隊對齊實施震懾性攻擊,齊景公一開始並不在意,但後來晉國軍隊幾乎兵臨城下,使得他不得不服軟。

通過這次教訓,齊景公意識到單憑齊國的力量是無法與強晉抗衡的,於是他將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國,決意與楚修好,共抗晉國。在這種情況下,晏子作爲使者訪問了楚國。《晏子使楚》即是記錄晏子在這種情況下出使楚國的這一故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