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吃的食物有哪些

來源:趣味百科館 1.22W

​青糰子;艾粄;暖菇包;饊子;雞蛋。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

清明掃墓祭祖也被稱之爲“拜清”,這個習俗估計在各地都會有,畢竟清明掃墓祭祖,已經成爲了大家腦海中根深蒂固的一件事情了。但是不同的是不同的地方時間不一樣,有的地方畢竟是在清明節那一天,而有的地方則是在清明節前後10天,還有一些地方則時間會更長,甚至於長達一個月之久。

說起鬥雞估計大家都會很好奇,會疑惑“清明節鬥什麼雞啊?”然而在我國古代,在清明節這一天的確是會進行鬥雞遊戲的,而且清明鬥雞還很盛行,只是在今天要給丟掉了而已。

這種習俗並不是各地都有,只是在有些蠶鄉會有這樣的習俗而已,而到了這一天又會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如在蠶花會上舉行迎蠶神、拜香凳、翹高竿等遊戲。遺憾的是現在很多地方這種特有的清明民俗也都已經被丟掉了。

清明節又叫做“踏青節”,而如今踏青也是備受年輕人的喜歡推崇,會在清明小假期的時候組織一家人出去踏青,觀賞美好春光。

清明節吃的食物有哪些

1、青糰子

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着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

2、艾粄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節客家人必備的傳統小食。首先是將採摘回來的鮮嫩艾草洗淨,放鍋中煮熟後撈起,瀝乾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備用。然後將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細越爛越好。艾草泥剁好後,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齊和拌成團。然後把準備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餡料包進麪糰裏,再封口捏成圓形、長形等形狀,放入鍋中隔水蒸15-20分鐘後即可出爐。

3、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寧的傳統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學名鼠麴草,又叫佛耳草,當地人稱爲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間地頭長滿鼠麴草,毛茸茸、鮮嫩嫩的,正是採摘的好時節,也是製作暖菇包的好季節。

4、饊子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爲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5、雞蛋

民間習俗認爲,清明節吃個雞蛋,一整年都有好身體。清明節吃雞蛋其源起是先秦時代某些地區有禁火習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雞蛋是度過這一時期的最好的食品儲備。清明節這天雞蛋除了吃,還可以玩,大致分爲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則是“雕蛋”。畫的五顏六色雞蛋可以吃;而“雕蛋”則僅供玩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