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橋米線怎麼來的

來源:趣味百科館 3.13W

傳說一:

過橋米線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相傳,清朝時,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島,一個秀才到島上讀書,秀才的娘子常常做他喜歡的米線送去,但從出門到島上,米線已經涼了。一次偶然送雞湯的時候,秀才娘子發現雞湯上覆的那層雞油,能讓湯保溫,把佐料和米線等吃時再放更加爽口。於是,她先將肥雞、筒子骨等熟好清湯,上覆厚厚雞油;米線燙好,配料備好,到島上之後,用滾油燙熟,之後加入米線,此法一經傳開,人們紛紛仿效,因爲到島上要過一座橋,爲紀念這位賢妻,將這種做法稱爲“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怎麼來的

傳說二:

傳說蒙自城的南湖舊時風景優美,常有文墨客攻書讀詩於此。有位楊秀才,經常去湖心亭攻讀,其妻每天送飯到該處。秀才經常學而忘食,常食冷飯涼菜,身體日漸不支。其妻心疼,就把家中母雞殺了,用砂鍋燉熟,給他送去。等她再去收碗筷時,見食物原封未動,只好將飯菜取回重熱,當她拿砂鍋時發現雞湯還是熱的,原來湯表面覆蓋着一層雞油,能熱量封存在湯內。以後其妻就用此法保溫,另將一些米線、蔬菜、肉片放在熱雞湯中燙熟,趁熱給丈夫食用。後來不少人都效仿她的做法,由於楊秀才從家到湖心亭要經過一座小橋,大家就將這種吃法稱之“過橋米線”。

過橋米線怎麼來的 第2張

傳說三:

傳說有一書生,喜歡遊玩,不願讀書。其妻子對書生喜遊樂,厭讀書深感憂慮。對書生道:“你終日遊樂,不思上進,不想爲妻兒爭氣嗎?”聽聞妻子的話,書生深感羞愧,就在南湖築一書齋,獨居苦讀,妻子三餐均送到書齋。書生學業大進,但是日漸瘦弱。妻子很心疼,宰雞煨湯,切肉片,備米線,給書生送飯。兒子年幼,戲將肉片放到湯中,妻子速=迅速將肉片撈起,但是肉片已熟,嚐起來還十分好吃,非常高興,即攜罐提籃,送到書齋。因操勞過度,妻子暈倒在南湖橋上,書生聞訊趕來妻子已經醒了,湯和米線均完好,湯麪浮油沒有一絲熱氣,以爲湯已經涼了,用手掌捂湯罐,發現灼熱燙手,問妻子製作方法,妻子一一說明。書生說道,此膳可稱爲過橋米線。後來,書生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考取了舉人,這事被當地羣衆傳爲佳話,從此過橋米線名聲開始流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