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誰寫的

來源:趣味百科館 1.89W

道德經誰寫的的答案是:老子

道德經誰寫的

道德真經即《道德經》,又稱《老子》、《老子五千文》。老子著。《老子》一書共81章,上篇稱爲《道經》下篇稱爲《德經》,總稱《道德經》。無論在中國的哲學、政治、軍事、管理、宗教、文學、倫理等諸多領域,此書都可稱得上經典名作。

第一,宇宙。《老子》在第一章開宗明義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老子心目中的宇宙就是“道”,道無所不在,周行不止;道是萬物的根本;道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的無形物。他的這一思想,衝破天帝造衆生的神論觀點,在中國哲學史和文化史上都是一個首創。

第二,人生。老子的人生觀有兩個基本點:一是貴身自養,攝生修行;二是柔弱不爭,致虛守靜。前者在第十三章有精彩的論述:“貴以身爲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爲天下,若可託天下。”既然身體能與天下並重,那麼怎樣貴身愛身呢? 老子認爲,首先應擯除五色、五音、五味這些物慾享樂,然後注意攝生,見樸抱素,加強個人修養。後者是老子反覆強調的處理人際關係的原則,體現了一種以退爲進、以靜制動的人生哲學

第三,政治。老子最著名的政治主張就是“無爲”,這是他認爲的治理天下的最高原則。他們導順應民心,符合天道,處無爲之事,行不言之教,“治大國,若烹小鮮”,消除一己之心,使民衆安居樂業,實現無爲而治,達到“小國寡民”的理想境界。

老子的《道德經》博大精深,處處閃爍着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

《道德經》涉及養生的主要內容

1.順應自然,祛病延年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第二十五章)。

他認爲,自然界是人類生命源泉,人要維持生命活動,必須順乎自然,適應自然變化規律,才能祛病延年。

2. 見素抱樸,清心寡慾

老子云:“見素抱樸,少私而寡慾,絕學無憂”(出自第十九章)。

素:事物本色,樸:天然。老子要求人要質樸無華,少私心,去貪慾。否則,有絕頂的學問也要招災惹禍,傷身損壽。只有“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保持恬淡愉悅的心境,對心身非常有益,祛病延年、長命百歲。

3. 虛無寂靜,靜氣致柔

老子云:“至虛極也,守情表也。萬物旁作,吾以觀其復也。”

人後天的七情六慾會干擾體內氣血的運行,當我們的心靈達到虛無的極致,堅守住清靜的境界時,情定欲清,氣血纔會恢復自然的運行。對強身健體、防治疾病及延緩衰老均相當有利。

老子云: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出自第十章)

中醫學家求證說:“呼吸頻率頻越慢,壽命越長。”呼吸節奏要像嬰兒一樣柔和緩慢,意味着新陳代謝、血流速度減慢,心臟負荷減輕,能量消耗減少。

老子認爲柔和之氣是人體最富生機之氣,就像出生嬰兒生機盎然,朝氣蓬勃,是有利於人體的真元之氣。被後世醫家稱爲元氣,指導着養生理論,演化成以柔克剛,以靜制動的道家氣功基礎。

4. 尋覓善地,風水養生

老子云:“居善地,心善淵”(出自第八章) “善,吉也”。

居住在一塊善地上,心就好像一片清澈而深的水。善地即吉祥地,就是指風水寶地。在一塊風水寶地上生活,自然身心舒暢,容易健康長壽。

5. 粗茶淡飯,飲食養生

老子云:“爲無爲,事無事,味無味”(出自第六十三章)。

以無爲的心態去作爲,以無事的心態去從事,以恬淡的滋味爲滋味。老子主張飲食宜粗茶淡飯。“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古人總結的經驗非常精闢。

老子的養生觀點。兩千多年來不僅一直成爲道家養生的指導思想,而且被我國傳統醫學所接受,後經歷代醫家和養生學家的不斷補充、提高,逐發展成爲我國獨特的道家及中醫養生之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