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守恆定律誰提出的

來源:趣味百科館 2.78W

質量守恆定律誰提出的的答案是:拉瓦錫

物質守恆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之一。在任何與周圍隔絕的物質系統(孤立系統)中,不論發生何種變化或過程,其總質量保持不變。

18世紀時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從實驗上推翻了燃素說之後,這一定律始得公認。

20世紀初,發現高速運動物體的質量隨其運動速度而變化,又發現實物和場可以互相轉化,因而應按質能關係考慮場的質量。質量概念的發展使質量守恆原理也有了新的發展,質量守恆和能量守恆兩條定律通過質能關係合併爲一條守恆定律,即質量和能量守恆定律(簡稱質能守恆定律)。

安託萬-洛朗·拉瓦錫(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法國著名化學家、生物學家,被後世尊稱爲"現代化學之父"。

拉瓦錫在化學上的傑出成就很大程度上源於他將化學從定性轉向定量的轉變。拉瓦錫因提出氧化學說而聞名。他認識並命名了氧氣(1778年)和氫氣(1783年),並反對燃素說。

拉瓦錫幫助構建了度量體系,編寫了第一份廣泛的元素清單,並幫助改革化學術語。他預言了硅的存在(1787年)並第一個確立硅的存在,同時確立硫只包含一種元素(1777年),而不是一種化合物。他提出規範的化學命名法,撰寫了第一部真正現代化學教科書《化學基本論述》(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Chimie)。他倡導並改進定量分析方法並用其驗證了質量守恆定律,他稱爲“物質不滅定律”。

在法國大革命最激烈的時期,他被指控犯有稅務欺詐罪,並銷售摻假菸草,隨後被送上斷頭臺,終年51歲。

質量守恆定律誰提出的

早在拉瓦錫出生之時,多才多藝的俄羅斯科學家羅蒙諾索夫就提出了質量守恆定律,他當時稱之爲“物質不滅定律”,其中含有更多的哲學意蘊。但由於“物質不滅定律”缺乏豐富的實驗根據,特別是當時俄羅斯的科學還很落後,西歐對沙俄的科學成果不重視,“物質不滅定律”沒有得到廣泛的傳播。

拉瓦錫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當他加熱石膏時放出了水蒸氣。拉瓦錫用天平仔細稱量了不同溫度下石膏失去水蒸氣的質量。他的導師魯伊勒把失去水蒸氣稱爲“結晶水”,從此就多了一個化學名詞——結晶水。這次意外的成功使拉瓦錫養成了經常使用天平的習慣。由此,他總結出質量守恆定律,併成爲他進行實驗、思維和計算的基礎。爲了表明守恆的思想,用等號而不用箭頭表示變化過程。如糖轉變爲酒精的發酵過程表示爲下面的等式:

葡萄糖(C6H12O6)=二氧化碳(CO2)+酒精(C2H5OH)

這正是現代化學方程式的雛形。爲了進一步闡明這種表達方式的深刻含義,拉瓦錫在撰文中寫到:

“可以設想,參加發酵的物質和發酵後的生成物列成一個代數式,再假定方程式中的某一項是未知數,然後通過實驗,算出它們的值。這樣,就可以用計算來檢驗實驗,再用實驗來驗證計算。我就經常用這種方法修正實驗初步結果,使我能通過正確的途徑改進實驗,直到獲得成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