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的植物也會睡覺

來源:趣味百科館 1.54W

有的植物在晚上也會睡覺,其實這是植物爲了適應環境和保護自己的反應,這種睡眠叫做睡眠運動,只是這種睡眠的方式和人類不同。在晚上會睡覺的植物有合歡樹、睡蓮、蒲公英、含羞草等,在晚上的時候溫度較低,植物的葉子和花朵就會閉合,這樣可以減少水分蒸發,還能避免熱量散發。

爲什麼有的植物也會睡覺

爲什麼植物也要睡覺?

01

其實植物睡覺是爲了保護自己,適應周圍環境的一種正常反應。植物的葉子在夜間閉合,就可以減少熱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發,因而具有保溫和保溼的作用。夜間的氣溫比白天低得多,花朵在晚上閉合,可以防止嬌嫩的花蕊被凍壞。

包括人在內,所有的動物都需要通過睡覺來恢復體力,那麼,植物會睡覺嗎?植物睡覺的目的又是什麼呢?其實植物也是要睡覺的,下面我們就具體來了解一下。

高大的合歡樹上有許多羽狀的葉子,當太陽出來的時候,它們就舒展開來了;夜幕降臨時,葉子又會成對地摺合。植物的葉子晝開夜合,其實就是植物睡眠的外在表現。

美麗的花朵也需要睡覺。每當旭日東昇的時候,有些花那美麗的花瓣會慢慢舒展開來,用笑臉迎接新的一天;而當夕陽西下時,它便收攏花瓣,進入甜蜜的夢鄉。

其實植物睡覺爲了保護自己,適應周圍環境的一種正常反應。植物的葉子在夜間閉合,就可以減少熱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發,因而具有保溫和保溼的作用。夜間的氣溫比白天低得多,花朵在晚上閉合,可以防止嬌嫩的花蕊被凍壞。所以,植物晚上睡覺也是進化過程中自然選擇的結果。

植物爲什麼會“犯困”?

植物“犯困”,即植物睡眠,在植物生理學中被稱爲睡眠運動,它既是一種有趣的自然現象,也是一個科學家們一百多年來積極探索的科學之謎。

每逢晴朗的夜晚,我們只要細心地觀察就會發現,一些植物已經發生了奇妙的變化。比如常見的合歡樹,它的葉子由許多小羽片組合而成,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而一到夜幕降臨時,那無數小羽片就成雙成對地摺合關閉,就好像被手碰過的含羞草。花生也是一種愛“犯困”的植物,它的葉子從傍晚開始,便慢慢地向上關閉,表示要睡覺了。以上所舉僅是一些常見的例子,事實上,會睡覺的植物還有很多很多,如酢漿草、白屈菜、羊角豆等。

不僅植物的葉子有睡眠要求,嬌嫩豔麗的花朵似乎更需要睡眠。比如生長在水面上的睡蓮花,每當旭日東昇之時,它那美麗的花瓣就會慢慢舒展開來,似乎正從甜蜜的睡夢中甦醒過來;而當夕陽西下時,它便又閉攏花瓣,重新進入睡眠狀態。

植物的睡眠運動會對它本身帶來什麼好處呢?爲了揭開這個謎底,在最近幾十年裏,科學家們進行了難以數計的研究與實驗。

最早發現植物睡眠運動的人是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一百多年前,他在研究植物生長行爲的過程中,曾對69種植物的夜間活動進行了長期的觀察,發現一些積滿露水的葉片,因爲承受到水珠的重量而運動不便,往往比其他能自由運動的葉片容易受傷。後來他又用人爲的方法把葉片固定住,也得到了相類似的結果。達爾文雖然無法直接測量葉片的溫度,但他斷定,葉片的睡眠運動對植物生長極有好處,也許主要是爲了保護葉片抵禦夜晚的寒冷。

達爾文的說法似乎是有一定的道理。但卻沒有足夠的證據,所以一直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20世紀60年代,隨着植物生理學的高速發展,科學家們開始深入研究植物的睡眠運動,並提出了不少的解釋理論。

最初,解釋植物睡眠運動最廣泛的理論是“月光理論”。提出這個論點的科學家認爲,葉子的睡眠運動能使植物儘可能少地遭受月光的侵害。因爲過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擾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機制,損害植物對晝夜變化的適應。然而,使人們感到迷惑不解的是,爲什麼許多沒有光周期現象的熱帶植物,同樣也會“犯困”?這一點用“月光理論”是無法解釋清楚的。

正當他們感到困惑的時候,美國科學家恩瑞特在進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實驗後提出了一個新的解釋。他用一根靈敏的溫度探測針在夜間測量多種植物葉片的溫度,結果發現,呈水平方向(不進行睡眠運動)的葉子溫度,總比垂直方向(進行睡眠運動)的葉子溫度要低1℃左右。恩瑞特認爲,正是這僅僅1℃微小溫度差異,已成爲阻止或減緩葉子生長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相同的環境中,能進行睡眠運動的植物生長速度較快,與其他不能進行睡眠運動的植物相比,它們具有更強的生存競爭能力。

隨着研究的深入,科學家還發現了一個有關植物睡眠的有意思的現象:植物竟能與人一樣也有午睡的習慣。植物午睡的時間,一般是在大約中午11時至下午2時之間,此時,葉子的氣孔也關閉,光合作用明顯降低。爲什麼會出現這一現象?科學家認爲,植物午睡主要是由於大氣環境的乾燥炎熱引起的。午睡是植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抗衡乾旱的本能,爲的是減少水分散失,以便在不良環境中生存下來。看來,植物爲啥“犯困”?說道還真不少。

摘 自:《科普文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