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文化以什麼爲主糧食

來源:趣味百科館 4.31K

稻作農業。大溪文化居民以稻作農業爲主。

在房屋建築遺蹟的紅燒土塊中,經常發現稻草、稻殼印痕。

大溪文化以什麼爲主糧食

紅花套遺址的稻殼印痕經鑑定爲粳稻。除飼養豬、狗外,從大溪、三元宮、丁家崗遺址的發現看,雞、牛、羊可能也已成爲家禽家畜。同時,漁獵、採集等輔助經濟仍佔一定比重。特別在大溪有些地段的文化層內,夾雜較多的魚骨渣和獸骨,包括魚、龜、鱉、蚌、螺等水生動物以及野豬、鹿、虎、豹、犀、象等的遺骸。

在大溪文化遺址中,一直沒有發現成批的或數量較多的收割農作物的工具,表明大溪氏族部落收割稻穀不是像黃河流域那樣用刀掐割粟、黍穗頭,也不是連桿割取,而是在田間帶莛薅拔,再捆紮成把晾曬。這種收穫方法在長江流域和華南地區比較普遍,長江下游的河姆渡氏族部落、馬家浜氏族部落大都如此。直至近代,一些南方少數民族仍用這種辦法收穫稻穀。

稻穀的去殼加工,主要用杵和臼,《周易·系闢下》關於上古時代“斷木爲杵,掘地爲臼”的記載已被證明。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在江漢平原地區發現了大量的大溪文化遺址,其中經過田野發掘的有荊州毛家山、陰湘城遺址、天門譚家嶺遺址、鬆滋桂花樹遺址、公安王家崗遺址、京山油子嶺遺址、天門龍咀遺址等。本展覽中所使用的大量遺物即來自這些遺址。

其中石器以農業工具爲主,早期,石器製造業不甚發達,打製石器(如斧)較多。中期以後,石器製作技術明顯提高,切割、鑽孔及磨製技術得到推廣和應用,磨製石器的比重已明顯提高,還發現了許多製作非常精美的石器。陶器中紅陶佔大多數,有相當一部分塗紅色陶衣,白陶也發現不少,灰陶較少。

陶器的主要紋飾爲戳印紋,多用骨、竹管或指甲戳印出C、O、△、□等紋樣,彩陶多紅衣黑彩,紋樣有絞索狀寬帶紋、迴旋勾連紋、花瓣紋、直線、斜線方格紋、倒人字紋及草葉紋等。器形以圈足器爲主,早期圜底器較多,晚期三足器較多,器類主要有圈足碗、盤、曲腹杯、豆、罐形鼎、圈足壺等。大溪文化的經濟活動以農業爲主,已開始種植水稻,在遺址房屋建築殘存的牆體中及夾砂陶器中皆發現有稻葉和稻殼等痕跡。另外從遺址中還出土有豬、鹿、魚等動物的骨骼,說明大溪文化的先民還從事漁獵和家畜飼養業。

由於大溪文化的分佈區域皆較溼潤,地下水位較高,因此其房屋建築多從地面起建,普遍使用竹作爲建築材料,並用紅燒土塊鋪墊房基以防潮。房屋形狀多圓形、方形和長方形。大溪文化多有氏族公共墓地,氏族成員死後皆葬入氏族公共墓地。墓室形制多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小孩流行甕棺葬,成人葬式多仰身直肢葬,也有一定數量的屈肢葬和俯身葬,隨葬品不多,無明顯的差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