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的由來

來源:趣味百科館 1.03W
扇子的由來

摺扇一名摺疊扇,又名聚頭扇。摺扇收則摺疊,用則散開,故又稱傘扇摺扇,產生時間雖較遲,但其重要性卻極大,它攜帶方便,出入懷袖扇面書畫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寵物,所以又有懷袖雅物的別號。團扇產生,遠早於摺扇,因形狀團圓如月,暗合中國人合歡吉祥之意,又名合歡扇。在漢代就出現了團扇,因爲是用絹製成的,故又稱爲羅扇、紈扇。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國家,並逐漸傳入日本和歐洲的許多國家。

扇子的歷史源遠流長,它可上溯到遠古的虞舜時代,晉人的古今注中記載舜廣開視聽,求賢人自輔,作五明 。明人也有舜始造扇的記載,說明舜帝時就已經有扇子了。

在商周時代,人們用雄雉雞絢麗斑斕的長尾製成了翟扇,並出現了長柄的雉扇。扇此時成了帝王威儀的象徵。雉毛扇到唐朝改成了孔雀毛。據考古發現,四川成都出土的戰國銅壺刻有一個僕人手執長柄扇替主人扇風的圖案,這是目前發現較早的扇子形象末到魏晉南北朝出現了用動物尾毛做成的拂塵,謂之毛扇。而另一種以禽類羽毛製成的羽毛扇,質地潔白,毛絨柔軟,輕飄舒適。江南地區以白鵝羽毛製成的羽扇最爲著名,多作爲貢品進貢朝廷。

到了漢代,絲織業開始發展,出現了紈扇,因用潔白細絹製成,故又稱之絹扇。製作除了用絹外,材料也可用綾、羅、紗等絲織品,又因其團團如明月,也稱爲團扇。此形式的扇子深受中國古代婦女青睞,作爲一種主流而大爲發展,它在結構和裝飾上力求精緻、華麗、情趣和小巧,外形上有橢圓、海棠、長方、曲線等形狀。此扇有的以檀香木製成,一扇在手,芬芳四溢,神思清爽,極具情調。

大約在宋朝時出現了今日常見的摺扇,因其可摺疊,故又稱摺疊扇。摺扇方便實用,在民間中廣爲流傳。戲曲中的書生,常常人手一把摺扇,成了一種象徵。摺扇繪畫題詩始於明代永樂間,扇面畫使得扇子昇華爲另一種藝術形式,爲歷代收藏家所珍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