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茶的發酵度是多少

來源:趣味百科館 4.12K

黃茶的發酵度是多少的答案是:10%-20%。

黃茶的發酵度是多少

黃茶是中國六大茶茶之一,屬於微發酵茶性寒,發酵程度爲10%-20%。

黃茶和綠茶的製作工藝很接近,都是通過殺青把酶殺死,但黃茶多了悶黃的步驟,就是把茶葉用紗布或綿紙蓋住,在如此溼熱的條件下,會自動進行發酵,哪怕發酵程度略輕。而且,黃茶和綠茶在茶湯中也有明顯的區別,綠茶是清湯綠葉,黃茶是黃湯黃葉呢,這都是發酵程度的不同造成的。

綠茶是中國銷量最大的茶類,屬於不發酵茶。顏色爲綠,基本上跟剛剛採摘下來的鮮葉顏色一致。有的綠茶葉片顏色呈墨綠色,很深,但在沖泡之後,葉片就成了嫩綠色。

代表茶:河南信陽毛尖、杭州西湖龍井、安徽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碧螺春、黃山毛峯等

加工:鮮葉→殺青→揉捻→乾燥

白茶在茶友當中,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口碑。白茶屬於微發酵茶,之所以叫白茶,是因爲滿身披毫,毫香清鮮。白茶的芽心是白色的,葉面是灰綠色的,葉背是黃褐色的。這些顏色的變化,都是白茶經過輕微發酵的痕跡。

代表茶:白毫銀針、白牡丹、雲南月光白、壽眉、貢眉等

加工:鮮葉→萎凋→乾燥

黃茶屬於輕發酵茶,工藝技術是人工控制的,叫做“悶黃”,主要做法是將殺青和揉捻後的茶葉,用紙包好,或堆積後以溼布蓋之,時間以幾十分鐘或幾個小時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熱作用下進行非酶性的自動氧化,形成黃色。

代表茶:君山銀針、霍山黃芽、蒙頂黃芽、平陽黃湯等

加工:鮮葉→殺青→揉捻→燜黃→乾燥

青茶也叫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說起來烏龍茶的名字來源,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乾隆年間,一名叫蘇龍的將軍歸隱山林,住在福建安溪。將軍善於打獵,膚色黝黑,人們都叫他烏龍。一日,將軍在採摘完茶葉後,繼續打獵,茶葉在腰間的茶簍中,上下搖晃碰撞,回家後又忘了製茶。隔天再製茶時,發現這個茶葉的味道清香醇厚,並且沒有苦澀味。從此,這種茶葉開始流行起來,並且以將軍的名字給這種茶葉命名,稱作“烏龍茶”。

代表茶:鳳凰單樅、鐵觀音、凍頂烏龍、武夷巖茶(大紅袍、水金龜、白雞冠、肉桂)、水仙等

加工:鮮葉→萎凋→做青→殺青→揉捻(包揉)→乾燥

紅茶是國際上銷量最大的茶類,屬於全發酵茶。紅茶在加工過程中,發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爲中心的化學反應,鮮葉中的化學成分變化較大,產生了茶黃素、茶紅素等新成分。

代表茶:安徽的祁門紅茶、雲南的滇紅茶、福建的正山小種、江西寧紅茶、四川的宜賓紅茶等

加工:鮮葉→萎凋→揉捻→發酵→乾燥

黑茶的發酵是最特殊的,其它茶類都是僅依靠自身的物質發酵,而黑茶的發酵還藉助了外界的微生物的力量,因此發酵非常的徹底。

代表茶:湖南千兩茶、安化黑茶、雲南普洱熟茶、陝西徑渭茯磚茶、廣西六堡茶等

加工:鮮葉→殺青→初揉→渥堆→復揉→乾燥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能夠加工六大茶類的國家,其中,白茶、黃茶、黑茶,是中國獨有的工藝技術。即使有的國家能夠加工綠茶、青茶、紅茶,追根溯源,也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授過去的技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