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的翻譯

來源:趣味百科館 2.34W

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的翻譯爲:有時喝醉了,就一定要登上醒心亭眺望。出自北宋曾鞏的《醒心亭記》,文章描寫歐陽修等人登亭遊山的樂趣,熱情地讚揚了歐陽修憂國憂民以普天下之樂爲樂,而不願一己獨樂的寬闊胸懷,也透露了作者對自然恬靜的生活的嚮往。

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的翻譯

原文:

滁州2之西南,泉水之涯3,歐陽公4作州5之二年,構6亭曰“豐樂”,自爲記,以見其名義。既又直豐樂之東幾7百步,得8山之高,構亭曰“醒心”,使鞏記之。[1]

凡公與州之賓客者遊焉,則必即9豐樂以飲。或醉且勞矣,則必即醒心而望,以見夫羣山之相環,雲煙之相滋10,曠野之無窮,草樹衆而泉石嘉11,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12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故即13其所以然14而爲名,取韓子退之15《北湖》16之詩云。噫!其可謂善取樂於山泉之間,而名之以見其實17,又善者矣。

雖然,公之樂,吾能言之。吾君18優遊19而無爲20於上,吾民給足21而無憾於下。天下之學者,皆爲材且良22;夷狄23鳥獸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樂也。一山之隅24,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寄意25於此也。

若公之賢,韓子歿26數百年而始27有之。今同遊之賓客,尚未知公之難遇也。後百千年,有慕公之爲人而覽公之跡,思欲見之,有不可及之嘆,然後知公之難遇也。則凡同遊於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歟!而鞏也,又得以文詞託名28於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歟!

慶曆七年八月十五日記。

譯文:

在滁州的西南面,一泓泉水的旁邊,歐陽公任知州的第二年,建造了一個名叫“豐樂”的亭子,並親自作記,以表明這個名稱的由來。不久以後,又在豐樂亭的東面幾百步,找到一個山勢較高的地方,建造了一個叫“醒心”的亭子,讓我作記。

每逢歐陽公與州里的賓客們到這裏遊覽,就肯定要到豐樂亭喝酒。有時喝醉了,就一定要登上醒心亭眺望。那裏羣山環抱、雲霧相生、曠野無垠、草木茂盛、泉水嘉美,所見到的美景使人眼花繚亂,所聽到的泉聲使人爲之一振。於是心胸頓覺清爽、灑脫而酒醒,更想久留而不返回了。所以就根據這個緣故給亭命名爲“醒心亭”,是取自韓退之的《北湖》詩。啊,這大概可以稱得上是善於在山水之間尋找快樂,又用所見到的美景來給它命名吧,這就更有水平了。

儘管這樣,我是能夠說出歐陽公真正的快樂的。我們的皇帝在上悠然自得,無爲清靜;我們的百姓在下豐衣足食,心無不滿;天下的學者都能成爲良材;四方的少數民族以及鳥獸草木等生物都各得其宜。這纔是歐陽公真正的快樂啊!一個山角落,一汪清泉水,哪裏會是歐陽公的快樂所在呢?他只不過是在這裏寄託他的感想啊!

像歐陽公這樣的賢人,韓愈死後幾百年才產生一個。今天和他同遊的賓客還不知道歐陽公那樣的賢人是很難遇到的。千百年後,有人仰慕歐陽公的爲人,瞻仰他的遺蹟,而想要見他的人,就會因沒有與他同時代而感嘆。到那時,才知道遇到歐陽公真難。如此說來,凡是現在與歐陽公同遊的人,能不感到歡喜和幸運嗎?而我曾鞏又能夠用這篇文章託名在歐陽公文章的後面,又能不歡喜和慶幸嗎?

宋仁宗慶曆七年八月十五日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