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翻譯

來源:趣味百科館 1.14W

有道德修養的人,主要依靠內心的平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靜心學習就無法明確志向,不勤奮專一就無法實現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勤奮學習。如果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幹,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

誡子書翻譯

縱慾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養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逐漸消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爲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窮困的破舍裏,到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誡子書》的主旨是勸勉孩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着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爲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誡子書原文及翻譯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翻譯:

君子的行爲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爲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這篇文章當作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爲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爲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擴展資料: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

全文通過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爲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爲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誡子書

誡子書的譯文

誡子書意思翻譯如下:

君子的行爲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治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

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成爲後世歷代學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言中。

《誡子書》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長,言簡意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着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失敗歸結爲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七年級上冊《誡子書》翻譯是什麼?

七年級上冊《誡子書》翻譯如下:

君子的行爲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爲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誡子書》註釋

誡:告誡,勸勉,勸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發語詞,引出下文的議論,無實在的意義。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修身:個人的品德修養。

養德:培養品德。

澹(dàn)泊:同“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確志向。明,明確,堅定。

寧靜:這裏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實現遠大目標。致,達到。

誡子書翻譯簡潔

誡子書意思翻譯如下:

君子的行爲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治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

《誡子書》的啓發:

一、修身養性貴在“靜”、“儉”。“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學須靜也”,告訴人們只有寧靜才能夠修養身心,靜思反省。“儉以養德”,告訴我們生活務必要節儉,並以此培養自己的德行。

二、只有淡泊、寧靜,才能做到志存高遠。內心寧靜才能戒驕戒躁,內心淡泊才能含英咀華,內心開闊才能登高望遠。無論工作還是生活,只有靜下心來才能更好的謀劃未來、計劃將來。

三、要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告訴我們學習既要有寧靜的學習環境更要有專注、平和的學習心境!“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則進一步闡述了學習的增值力量。立志是成學的前提,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幹;但在學習的過程中,決心和毅力非常重要,缺乏了意志力,就會半途而廢。

誡子書的意思翻譯20字

《誡子書》翻譯:君子的行爲,向來都是以寧靜來提高修養,以節儉來提高自身的品德。一個人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時必須專心致志,而才華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身的知識儲備,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飛馳,意志流逝。最終枯敗,大多不接觸世事,只能坐守居舍,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誡子書》原文欣賞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資料擴展

這篇文章當作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爲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爲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誡子書》的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着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爲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