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糉子的由來

來源:趣味百科館 4.89K

民間傳說吃糉子是爲紀念屈原,傳說糉子是爲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的。糉子作爲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

包糉子的由來

日本、越南以及華人聚居的新加坡、馬西亞、緬甸等地也有吃糉子的習俗。

南朝梁文學家吳鈞在《續齊偕記》中說: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

按《齊諧記》說法,因爲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龍所竊,因此創造了糉子這種形色。

因爲蛟龍怕楝葉、綠絲。

可見人們對忠義之士感情之彌篤了。

包糉子是端午節的一種傳統風俗,首先要準備好糉子葉,用在包糉子上就被稱爲糉葉。

其次則是準備糉子裏面的餡料,將餡料置於糉葉中,再用線包起來,糉子則包好了。

正常的糉葉應該是黃綠色略顯陳舊。

包出的糉子有一種糉葉的香味而不是其他的怪味;如果煮完糉子之後,水是淡黃色,那說明這糉葉沒問題,否則,那糉子還是不要吃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