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翻譯

來源:趣味百科館 1.7W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意思是: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

這句話出自:兩漢·諸葛亮的《誡子書》。

該句出自《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作者就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無論做人;還是學習,作者強調的是一個靜”字:修身須要靜,學習須要靜,獲得成就也取決於靜。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註釋:

夫:句首發語詞,用於引起下文的議論,無實意。

君子:有道德修養的人。

行:指操守,品德。

淡泊:安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

去:消磨。

窮廬:貧寒的房屋。

接世:接觸社會,承擔事務。

枯落:落魄。

險躁:冒險,暴躁。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寧靜:這裏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達到目的。致,到達。遠,此指高尚的思想境界。

譯文:

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淡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着光陰流逝,意志隨着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爲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等到悲涼地守着貧窮的小屋時,後悔又怎麼來得及呢?

賞析

文章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從文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語言清新雅緻,說理平易近人,作者運用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爲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使這封家書成爲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併入選中國義務教育語文教材。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翻譯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翻譯是?

《誡子書》翻譯

夫君子之行——君子的行爲操守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淫慢 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與時馳,——年華隨時光而飛馳,

意與日去,——意志隨歲月而流逝。

遂成枯落,——最終枯敗零落,

多不接世,——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爲社會所用,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夫君子之行 靜以修身 儉以養德” 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君子的行爲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出自:東漢 諸葛亮《誡子書》

原文選段: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釋義:

君子的行爲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當作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爲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爲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文章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着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爲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諸葛亮教育兒子,要澹泊自守,寧靜自處,鼓勵兒子勤學勵志,從澹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

他說,“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意思是說,不安定清靜就不能爲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不下苦功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

文章講明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瞭立志與學習的關係;講明瞭寧靜淡泊的重要,也指明瞭放縱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則方面對其子嚴格要求,循循善誘,甚至在一些具體事情上也體現出對子女的細微關懷。

政治上,身爲丞相,諸葛亮帶頭廉政,樹起一面旗幟,同時還把廉政作爲一項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設來抓,對蜀漢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重大影響。諸葛亮時期的廉政建設,首先表現在對蜀漢宮城規模和惠陵規模的嚴格控制上。

諸葛亮在蜀漢上層創造了一個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圍,蜀國官員以諸葛亮爲榜樣,爲官節儉,力戒奢華,造就了整整一個廉政時代。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翻譯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翻譯是: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

這句話出自於《誡子書》,該文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着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爲一個“躁”字,對比鮮明。文章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

《誡子書》

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鑑之處。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後人譽爲“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也可謂是一篇充滿智慧之語的家訓,是古代家訓中的名作。

文章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讀來發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後來更成爲修身立志的名篇。《誡子書》的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着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爲一個“躁”字,對比鮮明。在《誡子書》中,諸葛亮教育兒子,要“澹泊”自守,“寧靜”自處,鼓勵兒子勤學勵志,從澹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