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車餃子還是上車餃子

來源:趣味百科館 4.81K

下車餃子還是上車餃子的答案是:上車餃子

民間習俗”上車餃子下車面“的意思是出門上車之前送行的時候就要吃餃子,而下車回來回家接風的時候就要吃麪條。

上車餃子,這一習俗歷史久遠,寓意深長,已成爲人們迎來送往的一個重要禮節。一是表達對被送人的尊敬;二是寓意出門的人可以發大財;三是盼望團圓;四是祝願有個好腳力;五是可以抗餓,以保旅途舒服;六是希望遠行者能安安全全,順利歸來。

其實上車餃子的意思就是爲了祝福家人出遠門的時候能夠有好的身體,在古代的時候交通非常的不方便,只能坐馬車或者就是靠自己的雙腳。而餃子的”餃“字跟腳力的”腳“是同音的,所以出門的時候吃了餃子,人們就認爲體力會非常的好,有好的身體可以長途跋涉。

其次餃子一般都是要煮一鍋的,沒有人會只吃一個餃子,所以出門之前吃了餃子也就有一種希望他早點回家團聚的意思。所以在出門前人們就習慣會給出行的人吃上一碗熱騰騰的餃子,這個習慣也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而下車面的做法其實有三個由來,第一是因爲麪條的形狀是細細長長的,也就有長壽的意思,本來在過生日的時候就會吃長壽麪,所以回家的時候給人遞上一碗麪條,就是給回家的人一種祝福,希望他可以健康長壽。第二就是希望回來的人可以一切順順利利的。當然第三點就是最重要的,經過了長途的旅行,身體是非常疲倦的,而麪條又是一個很好吸收的食物,所以吃完麪就可以休息了,也不會給身體太多的負擔。

其實一直到現在上車餃子下車面都還是在延續的,特別是在北方習慣吃麪食的地區。但是在南方就要少很多,畢竟南方人會自己揉麪包餃子的人還是比較少的,所以一般吃的都是速凍餃子,沒有一家人在一起包餃子的氛圍,也就少了這個吃餃子的寓意,所以南方人就很少注意這些。

下車餃子還是上車餃子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學家張仲景發明的,爲了幫助窮苦人們治療凍傷的耳朵,張仲景把驅寒食材用麪皮包成了耳朵的樣子,做成了驅寒嬌耳湯,後來人們模仿做嬌耳的方法,做起了食品,而這種食品就是現在的餃子。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中國民間吃食,吃餃子也是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因爲取“更歲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爲一種必不可少的佳餚。在許多漢族地區民俗中的,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