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吃燒餅的由來

來源:趣味百科館 7.93K

立夏吃燒餅的習俗的一種說法是,由明洪武年間從蘇南傳入的。元末時期,白駒場鹽民張士誠揭竿起義,在蘇州建國,號稱爲昊王,在朱元璋來之後,將吳國的大批居民趕到了蘇北沿海,這些居民在境內定居之後,仍然保留了吳國的風俗,而吳國的風俗中就有立夏吃燒餅的風俗。

還有一種說法是,吳國立夏吃燒餅的習俗來源於三國時期,傳說劉備將劉後主阿斗帶在身邊,之後劉備把阿斗交給了孫夫人撫養,那時孫夫人住在吳國,劉備準備了很多禮品,並且特地命人做了很多的蒸餅,裝成20擔,層層相疊,中間有青菜葉子隔開,由趙子龍護送去吳國。到吳國時正好是立夏節,孫夫人見到白白胖胖的小阿斗,非常開心,但是還是有顧慮,萬一出了差錯,不僅夫君在表面上沒法交代,而且會在朝廷內外留下話柄。

立夏吃燒餅的由來

於是聰明的孫夫人想到了一個辦法:“今天正是立夏,用稱在子龍面前稱一稱,到來年立夏節再稱,就知道孩子養得好不好了。”之後趙子龍立即將小阿斗過稱,順口講了一句吉利話:“娘娘,孩子稱住了,準平安,養得好”,後來趙子龍高高興興地把禮物一一呈上,但是20擔的蒸餅,已經被壓得不成形了,怎麼辦,結果趙子龍靈機一動,說:“主母娘娘,依我們蜀國的風俗,立夏節家家都得做塌餅,請主母娘娘收下。”

於是孫夫人高興的收下了這些塌餅,並且將其分給宮女們吃,宮女們個個稱讚說好。從此,每年立夏節,孫夫人都把阿斗稱一稱,並且向劉備報平安,又仿製大量的燒餅分給宮女,從此在江南一帶就形成了立夏節稱小孩和吃塌餅的習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