軾廬於其上過家不入翻譯

來源:趣味百科館 3.03W

軾廬於其上,過家不入翻譯:蘇軾住在那上面,路過家門口也不進去。廬在這裏是名詞作動詞,意思是住在……上面。出自《宋史·蘇軾傳》: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軾廬於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復請調來歲夫,增築故城爲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從之。

軾廬於其上過家不入翻譯

原文節選: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遊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比冠,博通經史,屬文日數千言,好賈誼、陸贄書。除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關中自元昊叛,民貧役重,岐下歲輸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經砥柱之險,衙吏踵破家。軾訪其利害,爲修衙規,使自擇水工以時進止,自是害減半。

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於梁山泊,溢於南清河,匯於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使復入。軾詣武衛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爲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塗潦吾儕小人當效命。率其徒持畚鍤以出,築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於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軾廬於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復請調來歲夫,增築故城爲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從之。

譯文:

蘇軾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歲時,父親蘇洵到四方遊學,母親程氏親自教他讀書,聽到古今的成敗得失,常能說出其中的要害。到二十歲時,就精通經傳歷史,每天寫文章幾千字,喜歡賈誼、陸贄的書。任職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關中自從元昊叛亂後,百姓貧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輸送到南山的木筏,從渭河進入黃河,經過砥柱的險處,衙門役人相繼破產。蘇軾訪察到其利弊所在,爲他們修訂衙規,讓他們自己選擇水工按時進送或停止,從此害處被減少了一半。

調任徐州知州。黃河在曹村決口,氾濫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彙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漲如不及時排泄,城牆將要被浸壞,富裕的百姓爭着出城避水。蘇軾說:“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動搖,我和誰守城?我在這裏,一定不能讓水沖塌城牆。”又把富人重新趕進城去。蘇軾到武衛營去,對卒長說:“河水將要衝壞城牆,事情緊急,你們雖是禁軍,姑且給我出力。”卒長說:“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應當效命。”他就率領兵卒拿着畚箕鐵鍬出去,築起東南長堤,從戲馬臺開始,直到城牆。雨日夜下個不停,城牆沒有被淹沒的僅有三版。蘇軾住在堤上,路過家門也不進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終保全了這座城。他又請求調發第二年的役人來增築舊城,又用木頭築堤岸,以防水再來。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熱門標籤